|
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张雪泓
9月10日上午,伴着细雨,京津冀三地人大协同监督调研组一行来到北京市通州区路县故城遗址和三庙一塔开展执法检查调研。 “我们看到这里边考古挖掘、边展示共享,让老百姓尽早感受到千年运河的风貌和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对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后,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英华这样说。 9月9日至11日,京津冀三地人大在北京开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监督,主要对大运河的文物、水质、生态环境建设和文旅融合等方面内容进行检查。协同监督调研组先后在通州北关分洪枢纽(大光楼)、路县故城遗址、通州三庙一塔、西海湿地公园、万宁桥、玉河故道遗址、南新仓、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也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京津冀三地人大围绕大运河协同开展执法检查,共同查找问题并推动解决,这也是三地人大协同监督机制建立后的第一个协同监督项目。 2017年以来,北京市全面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经过7年多的持续发力,大运河以线串珠、以珠带面的发展格局基本建立,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基本形成,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万寿寺腾退保护修缮、八里桥腾退保护、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5A级创建、北运河(京冀段)全线游船通航、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全面建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正在从建设为主进入更加注重文化内涵挖掘的新阶段。 协同监督调研组首先来到路县故城遗址。路县故城遗址于2016年发现并发掘,荣获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路县故城是两汉时期渔阳郡下属的路(潞)县的治所,是通州区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古城,其周边已发掘4万余平方米,发现了水井、房址、道路、灰坑、窑址、沟渠、冶铁炉等。这里还首次考古发掘出北京地区汉代水井群,目前已经清理两汉时期水井150余口。 协同调研组检查发现,北京着力推动文化遗产高质量保护、创造性转化。攻坚完成了白浮泉遗址腾退,大运河源头重现“九龙漱玉”历史景观,同步规划建设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形成大型运河文化展示区。在生态建设方面,自2017年起,北京对大运河重点河段开展水质监测,大运河沿线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河流稳定达到或好于水功能区要求,全线基本实现无Ⅴ类和劣Ⅴ类河段。 协同监督调研组一行还来到被誉为镶嵌在城市森海中的“运河之舟”——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这座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是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为参观者带来文化熏陶与情感共鸣。 参加此次协同监督的天津市人大代表、西青区杨柳青镇党委书记宫克明告诉记者,通过两天实地调研,他看到了北京市在大运河保护方面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效,“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上,像北关分洪枢纽、路县故城遗址、三庙一塔等,无论是从规划理念上还是建设上,都真正做到了科学开发利用,这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最有效的保护”。 “北京这些年在大运河文化保护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调研组也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对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老百姓都知道积水潭,但并不知道那是大运河的终点。此外,三地的文旅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刘玉芳说,三地人大将通过执法检查督促和支持政府改进工作,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好,更好造福三地百姓。
|
京津冀三地人大协同监督
|
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高质量保护创造性转化
|
|
|
|
( 2024-09-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张雪泓
9月10日上午,伴着细雨,京津冀三地人大协同监督调研组一行来到北京市通州区路县故城遗址和三庙一塔开展执法检查调研。 “我们看到这里边考古挖掘、边展示共享,让老百姓尽早感受到千年运河的风貌和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对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后,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英华这样说。 9月9日至11日,京津冀三地人大在北京开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监督,主要对大运河的文物、水质、生态环境建设和文旅融合等方面内容进行检查。协同监督调研组先后在通州北关分洪枢纽(大光楼)、路县故城遗址、通州三庙一塔、西海湿地公园、万宁桥、玉河故道遗址、南新仓、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也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京津冀三地人大围绕大运河协同开展执法检查,共同查找问题并推动解决,这也是三地人大协同监督机制建立后的第一个协同监督项目。 2017年以来,北京市全面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经过7年多的持续发力,大运河以线串珠、以珠带面的发展格局基本建立,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基本形成,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万寿寺腾退保护修缮、八里桥腾退保护、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5A级创建、北运河(京冀段)全线游船通航、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全面建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正在从建设为主进入更加注重文化内涵挖掘的新阶段。 协同监督调研组首先来到路县故城遗址。路县故城遗址于2016年发现并发掘,荣获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路县故城是两汉时期渔阳郡下属的路(潞)县的治所,是通州区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古城,其周边已发掘4万余平方米,发现了水井、房址、道路、灰坑、窑址、沟渠、冶铁炉等。这里还首次考古发掘出北京地区汉代水井群,目前已经清理两汉时期水井150余口。 协同调研组检查发现,北京着力推动文化遗产高质量保护、创造性转化。攻坚完成了白浮泉遗址腾退,大运河源头重现“九龙漱玉”历史景观,同步规划建设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形成大型运河文化展示区。在生态建设方面,自2017年起,北京对大运河重点河段开展水质监测,大运河沿线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河流稳定达到或好于水功能区要求,全线基本实现无Ⅴ类和劣Ⅴ类河段。 协同监督调研组一行还来到被誉为镶嵌在城市森海中的“运河之舟”——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这座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是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为参观者带来文化熏陶与情感共鸣。 参加此次协同监督的天津市人大代表、西青区杨柳青镇党委书记宫克明告诉记者,通过两天实地调研,他看到了北京市在大运河保护方面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效,“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上,像北关分洪枢纽、路县故城遗址、三庙一塔等,无论是从规划理念上还是建设上,都真正做到了科学开发利用,这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最有效的保护”。 “北京这些年在大运河文化保护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调研组也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对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老百姓都知道积水潭,但并不知道那是大运河的终点。此外,三地的文旅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刘玉芳说,三地人大将通过执法检查督促和支持政府改进工作,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好,更好造福三地百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