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窗口
8 2/8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灵寿“指尖评警”传递执法温度
· 伉偭社区警务室,边境小镇“温馨驿站”
· 河池出入境管理优化服务零投诉
· 玛沁化解“人兽矛盾”守护三江源
· 明港镇讲规范不给随意执法留空间
· 南浔检察联络点进驻“递”一线
· 律师“驻点”服务乡村法治
· 海南首设高校“反诈中心”
· 隆德外流吸贩毒“双下降”

玛沁化解“人兽矛盾”守护三江源

( 2022-04-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窗口
  □ 本报记者 徐鹏

  三江源地区是全球少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主要集中分布区之一,素有“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的美誉。近年来,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退牧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的深入推进,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显著提升,野生动物种群不断增多。
  随着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日趋好转,“人兽矛盾”也逐渐成为三江源地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经检察机关走访了解,2018年至2020年,仅果洛州玛沁县就发生狼害、熊害、豹害200余起,棕熊、狼等野生动物频繁进入城镇、寺院、学校等人口密集区,甚至闯入农牧民家中破坏房屋、捕食家畜、致人伤亡。
  为切实优化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合力解决“人兽矛盾”的方法措施,近日,玛沁县政府会同县检察院召开府检联席会议,就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协同化解好“人兽矛盾”等问题达成共识,并会签了《关于野生动物保护与致害防范工作府检联动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从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调查分析、建设野生动物危害预警防控设施、组织成立群众巡护队伍、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完善野生动物致害救护体系、加强野生动物致害商业保险监督管理等十个方面,明确了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野生动物保护与致害防范工作中的联动事项与工作职责,为充分发挥府检协作联动机制作用,合力解决“人兽矛盾”提供了制度支撑。
  具体而言,《实施方案》要求在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的地区设置醒目警示标牌、警示宣传标语,建设野生动物致害防控设施;组建由农牧民群众、“十化”党建工作组成员、生态管护员等组成的巡护队伍;科学规划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体系,加强生态廊道建设,增强野生动物栖息地联通性;检察机关综合运用刑事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严惩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犯罪,对涉野生动物公益损害事件开展公益诉讼立案调查;扩大野生动物致害商业保险投保面,加强野生动物致害商业保险监督管理等。
  玛沁县检察院检察长房斌介绍,制定《实施方案》主要目的是明确府检职责分工、规范联动流程、凝聚联动合力,力争解决好三江源核心地区日益突出的“人兽矛盾”,通过政府为人民服务、检察为人民司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好“三江之源”。
  “玛沁县政府与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广大农牧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人兽矛盾’问题,加强府检协作联动,充分释放行政与检察合力守护公益的叠加效应,这为检察机关今后紧密会同行政机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三江源地区‘人兽矛盾’提供了先行做法、鲜活实践,这项工作我们要持续跟进、紧抓不放、切实抓好。”青海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