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窗口
8 2/8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灵寿“指尖评警”传递执法温度
· 伉偭社区警务室,边境小镇“温馨驿站”
· 河池出入境管理优化服务零投诉
· 玛沁化解“人兽矛盾”守护三江源
· 明港镇讲规范不给随意执法留空间
· 南浔检察联络点进驻“递”一线
· 律师“驻点”服务乡村法治
· 海南首设高校“反诈中心”
· 隆德外流吸贩毒“双下降”

伉偭社区警务室,边境小镇“温馨驿站”

( 2022-04-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窗口
  □ 本报记者  石飞
  □ 本报通讯员 邹昌义
  
  “吕警官!”3月10日,一位老爷爷满头大汗地来到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河边境管理支队金水河边境派出所伉偭社区警务室,对民警吕牧说,“刚才有个人买东西,付了18元跑了,咋个整啊?”
  原来,老爷爷是开小卖店的,有人买了一个价值180元的电饭锅,只付了18元就匆匆走了。“你放心,我们小镇是监控全覆盖的,我一定会帮你找到。”吕牧一边安慰着老爷爷一边调取视频监控,发现老爷爷描述的人是伉偭小镇的陈某。经了解核实,原来陈某由于着急做午饭,线上付款后就赶着回家了,慌忙之中少输了一个零。陈某连连道歉并将剩余的钱补上。老爷爷握着吕牧的手,满眼都是感激。
  伉偭社区警务室所在的金平县金水河镇伉偭小镇,是金平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始建于2019年5月,搬迁入住446户2138人,90%以上人口为建档立卡户、低保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共有9个民族聚居在此,主要以苗族、傣族、哈尼族为主。
  自伉偭社区警务室成立以来,金水河边境派出所以创建“枫桥式派出所”为主线,发挥社区警务室在维护治安、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作用,紧贴民族团结创建及网格化管控实际,打造“发案少、秩序好、人民满意”的国门示范社区。
  面对居民结构复杂、盗窃类案件高发的社会治安隐患实际,伉偭社区警务室根据小镇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微信平台建立楼宇网格化管理制,挑选出有责任心、有担当、辖区群众信得过的13名楼长和45名网格长,参与小镇楼宇网格化管理,逐级分片分网格建立楼宇网格化管理群,形成“一网多格”、辖区网格全覆盖的社区警务管理模式。
  警务室民警遵循“九个民族一个村、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工作理念,着力推动民族团结,通过“大脚板”走出“家庭警务”,专门设计《家庭警务走访簿》,先后开展开门评警、警民恳谈会11场次,收集意见建议共29条。
  伉偭社区警务室立足多民族异地搬迁聚居、风俗习惯差异大和法治意识淡薄的实际,成立“1+9”(1名社区民警+9名少数民族调解员)工作机制,采取联调工作法,变单打独斗为群策群力。调解员在工作中认真登记群众诉求和问题矛盾,事后归纳整理、分析讨论,并组织人员定期回访,切实将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起始阶段。目前,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起,全部调处成功。
  伉偭社区警务室现已将“1+9”工作机制深化为“10+N”(1名社区民警+9名少数民族调解员+N名党员民辅警)多民族联调联处机制,点对点全方位做好民生服务工作。针对伉偭小镇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警务室通过警力整合、服务前置,全面推行“开门式”服务,构筑集政务、警务和法律服务为一体的“温馨驿站”。截至目前,共办理政务91人次,为特殊群体上门办证37人次。
  吕牧表示,下一步,伉偭社区警务室将持续深化治安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让小镇持续安定和谐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