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院 |
13 |
11/13 |
10
|
11
|
12
|
>
|
>| |
|
|
PDF版 |
|
|
|
□ 卫瑾
良性的研究生学术生态是高校完成“双一流”建设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保障。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需要不断强化相关主体履职意识和能力,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顶层制度的设计,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研究生学术生态良性化发展。 高校研究生学术“乱象”及其根源 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的使命在于创造文化与思想并加以传承。这种使命的实现,需要良好的学术生态作为根基。然而,现实中研究生学术生态出现了一定程度紊乱。有学者研究表明,高校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学术非学术”乱象:部分论文在研究方法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甚至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高校要治理研究生学术生态,需要准确把握“乱象”产生的本质及其动因。规则与秩序是社会建构的根基,而有效的规则又是稳定秩序的前提。具体到高校研究生学术生态来说,包含“外规则”和“内规则”两个方面。所谓“外规则”是指国家和相关职能部门所颁布的法律法规;而“内规则”是指高校内部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正是因为“内规则”缺乏有效的规范和执行,引发了研究生学术秩序的不稳定,进而造成上述“乱象”产生。研究生学术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高校需要结合其特点,遵循客观规律,依法创新学术生态治理路径,不断完善研究生学术治理机制。 高校学术委员会要致力于构建研究生学术秩序法律规则 学术委员会是高校最高学术领导机构,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赋予其法律地位并规定了其应当履行的各项职责。因此,一方面,学术委员会应严格履行其法定职责,并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学术权力话语权,确保高校学术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维护高校研究生办学、教学、科研等秩序,保障各项学术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研究机构的运转,提升高校对学术价值的尊重。另一方面,学术委员会要将研究生学术秩序纳入学校学术规范治理的体系中,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学术秩序构建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构建起研究生学术“内规则”与“外规则”的联动机制,着力提升其学术治理能力。在建构“内规则”时,一要加强研究生学术规则的宣传教育;二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能力和水平评价体系;三要健全学术监督奖惩机制;四要完善学术矛盾裁决机制,注重程序正义。 学位评定委员会要致力于监督运行研究生学术秩序法律规则 我国学位条例第九条赋予了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地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评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质量的核心指标,因此,为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培养相关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确保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坚守法定职责,一方面应强化制度建设,依法制定并不断完善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监督办法》,加强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推进学校研究生学位评定授予标准改革。另一方面应严格执行学校学位评定授予标准,尤其是各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鼓励真正有原创意义的研究,对于不达标的学位论文应坚决要求予以整改后再报请授予学位,对于因存在“舞弊作伪”等违反法律规定而可能撤销学位的情况,应当依法进行复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做好学位授予标准的宣传和监督工作,对于校级、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对于上级管理部门抽检发现的“存在问题学位论文”进行剖析,提升其警示作用。 研究生导师要致力于落实研究生学术秩序法律规则 研究生学术生态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教学服务人员等。研究生导师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产生多重角色间的转换,从而造成了道德与知识的失范,对研究生产生负面的示范效应。“教书育人者更应懂法知荣辱”,因此,对研究生学术生态相关治理主体进行角色正位,一要提升导师等主体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权威性与公信力;二要贯彻落实正确的学术价值观,积极弥合不同参照群体之间的差距;三要增强参照群体的法治理念,促使其不断趋于规范化。 研究生要致力于重视研究生学术秩序法律规则 “学术非学术”情况的出现,从源头分析是因为在学术观念方面,研究生自身与社会主流(规范、价值)之间存在的非一致性(或冲突性)。为调适研究生学术观念结构,高校首先需加强研究生在学术社会结构维度中的行为适应能力,加强相应的学术规范观念教育。其次,需要协调好研究生学术社会结构与研究生人格之间的关系。一般地,社会结构的效力最终取决于群体成员进行恰当的态度与情感灌输。因此,高校需要对研究生正确的学术态度与学术价值观的塑造加以引导。 高校要致力于打造良好研究生学术生态系统 良好的生态是不同生态因子有机互动的结果。因此,良性研究生学术生态系统的打造,高校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影响因子的作用。据此,在研究生学术生态问题的治理上,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术能力评价机制与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利用“云平台”为研究生的学术评价的科学化提供可能。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建设研究生学术科研创新平台、学术科研成果孵化平台等,确保研究生学术生态治理从重视文本规范性的“制度化”治理向以注重实践的创新性为核心的“新”治理模式转变,致力于打造良性的学术生态系统。此外,更不能忽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制定对于高校研究生学术生态治理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基于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对其“内规则”进行完善,积极营造出有益于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生态系统。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学术生态法律治理
|
|
|
|
( 2021-01-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
□ 卫瑾
良性的研究生学术生态是高校完成“双一流”建设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保障。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需要不断强化相关主体履职意识和能力,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顶层制度的设计,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研究生学术生态良性化发展。 高校研究生学术“乱象”及其根源 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的使命在于创造文化与思想并加以传承。这种使命的实现,需要良好的学术生态作为根基。然而,现实中研究生学术生态出现了一定程度紊乱。有学者研究表明,高校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学术非学术”乱象:部分论文在研究方法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甚至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高校要治理研究生学术生态,需要准确把握“乱象”产生的本质及其动因。规则与秩序是社会建构的根基,而有效的规则又是稳定秩序的前提。具体到高校研究生学术生态来说,包含“外规则”和“内规则”两个方面。所谓“外规则”是指国家和相关职能部门所颁布的法律法规;而“内规则”是指高校内部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正是因为“内规则”缺乏有效的规范和执行,引发了研究生学术秩序的不稳定,进而造成上述“乱象”产生。研究生学术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高校需要结合其特点,遵循客观规律,依法创新学术生态治理路径,不断完善研究生学术治理机制。 高校学术委员会要致力于构建研究生学术秩序法律规则 学术委员会是高校最高学术领导机构,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赋予其法律地位并规定了其应当履行的各项职责。因此,一方面,学术委员会应严格履行其法定职责,并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学术权力话语权,确保高校学术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维护高校研究生办学、教学、科研等秩序,保障各项学术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研究机构的运转,提升高校对学术价值的尊重。另一方面,学术委员会要将研究生学术秩序纳入学校学术规范治理的体系中,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学术秩序构建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构建起研究生学术“内规则”与“外规则”的联动机制,着力提升其学术治理能力。在建构“内规则”时,一要加强研究生学术规则的宣传教育;二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能力和水平评价体系;三要健全学术监督奖惩机制;四要完善学术矛盾裁决机制,注重程序正义。 学位评定委员会要致力于监督运行研究生学术秩序法律规则 我国学位条例第九条赋予了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地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评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质量的核心指标,因此,为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培养相关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确保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坚守法定职责,一方面应强化制度建设,依法制定并不断完善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监督办法》,加强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推进学校研究生学位评定授予标准改革。另一方面应严格执行学校学位评定授予标准,尤其是各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鼓励真正有原创意义的研究,对于不达标的学位论文应坚决要求予以整改后再报请授予学位,对于因存在“舞弊作伪”等违反法律规定而可能撤销学位的情况,应当依法进行复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做好学位授予标准的宣传和监督工作,对于校级、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对于上级管理部门抽检发现的“存在问题学位论文”进行剖析,提升其警示作用。 研究生导师要致力于落实研究生学术秩序法律规则 研究生学术生态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教学服务人员等。研究生导师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产生多重角色间的转换,从而造成了道德与知识的失范,对研究生产生负面的示范效应。“教书育人者更应懂法知荣辱”,因此,对研究生学术生态相关治理主体进行角色正位,一要提升导师等主体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权威性与公信力;二要贯彻落实正确的学术价值观,积极弥合不同参照群体之间的差距;三要增强参照群体的法治理念,促使其不断趋于规范化。 研究生要致力于重视研究生学术秩序法律规则 “学术非学术”情况的出现,从源头分析是因为在学术观念方面,研究生自身与社会主流(规范、价值)之间存在的非一致性(或冲突性)。为调适研究生学术观念结构,高校首先需加强研究生在学术社会结构维度中的行为适应能力,加强相应的学术规范观念教育。其次,需要协调好研究生学术社会结构与研究生人格之间的关系。一般地,社会结构的效力最终取决于群体成员进行恰当的态度与情感灌输。因此,高校需要对研究生正确的学术态度与学术价值观的塑造加以引导。 高校要致力于打造良好研究生学术生态系统 良好的生态是不同生态因子有机互动的结果。因此,良性研究生学术生态系统的打造,高校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影响因子的作用。据此,在研究生学术生态问题的治理上,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术能力评价机制与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利用“云平台”为研究生的学术评价的科学化提供可能。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建设研究生学术科研创新平台、学术科研成果孵化平台等,确保研究生学术生态治理从重视文本规范性的“制度化”治理向以注重实践的创新性为核心的“新”治理模式转变,致力于打造良性的学术生态系统。此外,更不能忽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制定对于高校研究生学术生态治理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基于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对其“内规则”进行完善,积极营造出有益于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生态系统。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