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刘欢 “通过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我切实感受到我们区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行为规范了很多,今后我们会加强进货渠道把控,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近日,收到新的处罚决定书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某商场法定代表人张先生高兴地说。 去年9月,张先生经营的商场因进货渠道不规范,导致销售的某款农产品经抽检农药残留超标,涉案货值金额82.8元,违法所得2.8元。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执法部门竟开出2.6万元的罚单。 今年3月,曾都区司法局组织开展全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在重点督查时发现此案。 经研判,督查人员认为该处罚存在明显问题:一是处罚金额与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及主观过错严重失衡;二是未落实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严查上级供货单位。因此向办案单位下达行政执法监督督办函,要求限期整改。 经整改,办案单位撤销原处罚决定,重新作出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有效减轻了经营主体的经营压力。 这起“小过重罚”行政执法案件的及时整改,是曾都区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卷“每案必审、每案必评”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曾都区持续整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通过系统性、全流程执法监督改革,努力打造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曾都区司法局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抓手,设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多部门系统参与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每周调度、精准督办、全程公开,确保改革不走过场、不走形式。 针对行政执法监督部门“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问题,曾都区司法局明确提出涉企行政执法案卷审查覆盖率100%、问题整改闭环率100%、企业评价参与率100%“三个100%”的硬性指标,着力构建“源头规范、过程监督、结果优化”的涉企行政执法闭环管理体系。 曾都区不仅注重“审”和“评”,更强调“审得细”和“评得准”。 曾都区司法局通过涉企执法案件执法单位初审、公职律师复审、专家委员会会审、企业代表参审四个环节,构建起“四阶递进式审查体系”,层层把关,让处罚决定前置审查成为刚性约束。 曾都区司法局明确,在执法处罚前以及处罚决定作出前,必须经四级审查,未经审查不得下达处罚决定书;在执法后,每季度由行政执法监督局牵头,联合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开展案卷评查。审查和评查结果纳入执法单位年度考核以及全区法治绩效考核。 今年以来,曾都区组织对全区16个行业领域的行政执法单位近3年来办结的涉企(包含个体工商户)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卷进行评查,累计评查案卷291件,交叉评查涉企执法案件519件,对评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督促完成整改。 对涉企行政执法案卷实施全流程审查评查,最终是为倒逼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曾都区司法局发布涉企执法负面清单,明确10类“首违不罚”情形,从根源上防止涉企乱执法乱作为,为企业创造发展空间;推出“涉企执法服务包”,提供风险提示、合规指南、复议快办通道,真正实现执法与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定期走访企业,听取意见,构建风险预防与沟通机制。 曾都区司法局还创新“执法观察员”制度,邀请企业代表随同执法,实施全程监督,针对发现的执法问题,推行黄、橙、红“三色督办”机制,严格压实整改责任;建立“一案四改”标准,推动案卷、制度、流程、作风同步优化,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涉企行政执法案卷全流程审查评查机制,努力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涉企执法监督新范式,让执法更有温度、更有效能,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信任度和满意度。”曾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
| 随州市曾都区推行“每案必审每案必评”机制
|
| 构建涉企行政执法闭环管理体系
|
|
|
|
|
|
| ( 2025-10-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 本报记者 刘欢 “通过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我切实感受到我们区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行为规范了很多,今后我们会加强进货渠道把控,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近日,收到新的处罚决定书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某商场法定代表人张先生高兴地说。 去年9月,张先生经营的商场因进货渠道不规范,导致销售的某款农产品经抽检农药残留超标,涉案货值金额82.8元,违法所得2.8元。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执法部门竟开出2.6万元的罚单。 今年3月,曾都区司法局组织开展全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在重点督查时发现此案。 经研判,督查人员认为该处罚存在明显问题:一是处罚金额与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及主观过错严重失衡;二是未落实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严查上级供货单位。因此向办案单位下达行政执法监督督办函,要求限期整改。 经整改,办案单位撤销原处罚决定,重新作出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有效减轻了经营主体的经营压力。 这起“小过重罚”行政执法案件的及时整改,是曾都区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卷“每案必审、每案必评”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曾都区持续整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通过系统性、全流程执法监督改革,努力打造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曾都区司法局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抓手,设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多部门系统参与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每周调度、精准督办、全程公开,确保改革不走过场、不走形式。 针对行政执法监督部门“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问题,曾都区司法局明确提出涉企行政执法案卷审查覆盖率100%、问题整改闭环率100%、企业评价参与率100%“三个100%”的硬性指标,着力构建“源头规范、过程监督、结果优化”的涉企行政执法闭环管理体系。 曾都区不仅注重“审”和“评”,更强调“审得细”和“评得准”。 曾都区司法局通过涉企执法案件执法单位初审、公职律师复审、专家委员会会审、企业代表参审四个环节,构建起“四阶递进式审查体系”,层层把关,让处罚决定前置审查成为刚性约束。 曾都区司法局明确,在执法处罚前以及处罚决定作出前,必须经四级审查,未经审查不得下达处罚决定书;在执法后,每季度由行政执法监督局牵头,联合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开展案卷评查。审查和评查结果纳入执法单位年度考核以及全区法治绩效考核。 今年以来,曾都区组织对全区16个行业领域的行政执法单位近3年来办结的涉企(包含个体工商户)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卷进行评查,累计评查案卷291件,交叉评查涉企执法案件519件,对评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督促完成整改。 对涉企行政执法案卷实施全流程审查评查,最终是为倒逼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曾都区司法局发布涉企执法负面清单,明确10类“首违不罚”情形,从根源上防止涉企乱执法乱作为,为企业创造发展空间;推出“涉企执法服务包”,提供风险提示、合规指南、复议快办通道,真正实现执法与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定期走访企业,听取意见,构建风险预防与沟通机制。 曾都区司法局还创新“执法观察员”制度,邀请企业代表随同执法,实施全程监督,针对发现的执法问题,推行黄、橙、红“三色督办”机制,严格压实整改责任;建立“一案四改”标准,推动案卷、制度、流程、作风同步优化,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涉企行政执法案卷全流程审查评查机制,努力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涉企执法监督新范式,让执法更有温度、更有效能,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信任度和满意度。”曾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