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从对立到对话 以审理促治理
· “有信必复”期限内处理答复率达100%
· 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
· “小牛哥法律服务站”贴心帮助新就业群体
· 图片新闻
· 数十万元纠纷20日化解

从对立到对话 以审理促治理
株洲法院探索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新路径

( 2025-09-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2022年以来,株洲法院共受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4318件,审结4089件,结案率94.7%
通过强化“府院联动”、多元解纷,2024年,株洲法院行政案件调解率同比上升10.11%
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发出9份败诉风险预警书,其中7案成功调解
2022年以来,全市共发出司法建议67份,推动多项民生急难愁盼问题得到纾解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标
  □ 本报通讯员 张  宁

  行政审判作为连接“官”与“民”的司法桥梁,在监督依法行政、保障群众权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坚持协同解纷、实质化解、源头治理相结合,贯穿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既支持依法行政,又保护合法权益,努力在每一个案件中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2022年以来,株洲法院共受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4318件,审结4089件,结案率94.7%。2022年,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获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株洲中院再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
见官说理
  “他们罚钱不说,还没收所得、加处罚款,这让我们怎么活?”今年4月,经营家庭农场的当事人刘某情绪激动地走进芦淞区人民法院。因其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相关活动,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没收其违法所得5000元,并处罚款5000元。刘某不服,提起诉讼。
  该案承办法官粟欢认为,案件虽事实清楚,但若简单下判,不仅难以化解矛盾,还可能影响一个小微企业的生存。她一方面向刘某释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督促其补办许可、整改问题;另一方面向市场监管部门说明刘某经营困难、系初次违法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等情形,建议酌情减免罚款。
  经多次组织双方沟通,最终刘某深刻认识到错误并完成整改,监管部门也肯定其态度,启动“柔性执法”程序调整罚款。“本来想讨个说法,没想到法院和监管部门都这么讲理,还给我们指明了发展道路。”刘某感激地说。
  这样的“官民对话”,正是株洲法院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常态。通过强化“府院联动”、多元解纷,2024年,株洲法院行政案件调解率同比上升10.11%。
败诉预警
  2024年6月,株洲中院向某城管部门发出全市首份《行政案件败诉风险预警告知书》。该案中,城管部门根据环保部门认定,对某公司处以18万元罚款。某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后上诉至株洲中院。
  承办法官张君调查发现,某公司已积极整改,噪声仅略超限值,若按“拒不整改”情节重罚,可能违反“过罚相当”原则。但行政机关若无充分理由,难以主动调整处罚。
  为此,法院创新发出“败诉风险预警”,指出执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城管部门收到后高度重视,迅速与某公司协商,最终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实现争议实质性化解。
  株洲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机制为行政机关在诉讼中主动自我纠错提供了依据和空间,既避免司法“硬判决”,也促进执法“软提升”。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发出9份败诉风险预警书,其中7案成功调解。
建议落地
  2022年,某县财政局将57户购房者缴纳的契税直接抵扣开发商欠税,引发群体诉讼。醴陵市人民法院受理后,经多轮调解,促成开发商与购房者庭外和解。
  案结事未了。承办法官宋子阳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税款抵扣程序、财产权属甄别、执法合规性等问题,向某县财政局发出司法建议,提出3条具体措施:完善财产权属机制、规范退税程序、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财政局高度重视,复函表示认真整改。
  据了解,株洲法院将司法建议作为延伸审判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2022年以来,全市共发出司法建议67份,推动多项民生急难愁盼问题得到纾解。
  今年6月,株洲中院发布年度行政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系统梳理行政诉讼基本情况、问题难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依法行政和改进应诉工作的具体建议,为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实司法支撑。
  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株洲法院正努力把“官民和谐”从理想照进现实,用司法力量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