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见习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伍春艳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创新法治建设模式,抓实诉源治理,构建贯通诉讼前端、中端、后端全流程治理闭环,推动矛盾纠纷源头解决、实质解决和一次性解决,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诉源治理的“河池答卷” 如何将矛盾化解于萌芽,将诉讼平息在基层?加强诉源治理,减少诉讼增量,是河池交出的“答卷”。 近年来,河池法院在全市推广“无讼村屯”创建“都安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创建“无讼示范村”“无讼重点村”共298个。 此外,河池法院在广西首创“一村一法官”机制,将诉源治理工作全面推向深入。全市960余名法官联系1654个村(居)委会,提供多元司法服务。近两年来,共指导基层组织调处矛盾纠纷2663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022年,河池市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2.48万件,同比下降8.3%,实现近年来首次下降;2023年1月至10月,全市法院新收案件数量同比下降0.83%,实现连续2年下降……一连串的数字,是河池各级法院开展诉源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的有力注脚。 法治赋能美丽乡村腾飞,“少讼少访”向“无讼无访”良性转变,在河池乡村振兴一线,“无讼村屯”牌匾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多方联动的“河池合力” 从诉源治理到案源发力,是河池法院全方位化解诉讼纠纷的又一实招。 在纠纷调处化解过程中,河池法院围绕重点行业,聚焦关键领域,打出解决纠纷“组合拳”—— 在金融纠纷领域,与广西社会科学院合作建立“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与非诉化解社会参与实践基地”和“广西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中心”,2022年以来,审结涉金融纠纷3364件,通过调解撤诉方式结案1424件,调撤率达42.33%; 在劳动争议领域,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健全“法院+工会+人社+N”多元化解机制,解决劳动纠纷114起; 在行政争议领域,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建立重大行政案件协调化解制度,针对涉及集体土地征收、拆迁等重大群体利益的案件,与行政机关协商化解方案,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与此同时,河池市两级法院通过整合社会解纷资源,汇聚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名人、行业专家、律师学者以及基层干部、网格员等,与工会、商会、妇联、律协、旅游协会等行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构建多元化解纠纷工作格局,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2022年以来,全市新收案件诉前成功调解达1.08万件。 高效解纷的“河池速度” 快调、快立、快审、快结、快执的速裁集约化工作模式,成为近年来河池市推进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河池市两级法院系统通过推进立案、审理、执行等各环节无缝衔接机制,创下更及时、更高效的解纷息讼“河池速度”。 在立案环节,完善诉前委派调解与司法确认衔接机制,及时确认人民调解及特邀调解组织达成的民事调解协议,诉前调解平均办理时长11天。 在审判环节,加大案件繁简分流工作力度,组建12支民商事速裁团队,构筑诉前化解、立案调解和简案速裁“三道过滤网”。 在执行环节,不断完善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和集约管理机制,实现案件“快速查控、简案快执、难案精执、类案归并执行”。 河池两级法院还推行“执行+网格员”工作机制,推进“无失信被执行人社区村屯”创建活动,打造“立、审、执”一体化法庭,推动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向纵深发展。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结涉企案件1.13万件,涉案标的91.39亿元,涉企案件当天立案率达97.38%,商业纠纷解决总耗时压缩至77天,排名广西第一位;执结涉企案件3881件,为企业挽回损失7.22亿元,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合同指标从2021年广西第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位;通过调解、撤诉方式,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02万件,调撤率达44.13%…… 一项项创新和成绩,是河池法院以法治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法治护航下的和美新画卷愈加色彩斑斓、气象万千。
|
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
河池法院多措并举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
|
|
( 2023-12-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见习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伍春艳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创新法治建设模式,抓实诉源治理,构建贯通诉讼前端、中端、后端全流程治理闭环,推动矛盾纠纷源头解决、实质解决和一次性解决,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诉源治理的“河池答卷” 如何将矛盾化解于萌芽,将诉讼平息在基层?加强诉源治理,减少诉讼增量,是河池交出的“答卷”。 近年来,河池法院在全市推广“无讼村屯”创建“都安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创建“无讼示范村”“无讼重点村”共298个。 此外,河池法院在广西首创“一村一法官”机制,将诉源治理工作全面推向深入。全市960余名法官联系1654个村(居)委会,提供多元司法服务。近两年来,共指导基层组织调处矛盾纠纷2663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022年,河池市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2.48万件,同比下降8.3%,实现近年来首次下降;2023年1月至10月,全市法院新收案件数量同比下降0.83%,实现连续2年下降……一连串的数字,是河池各级法院开展诉源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的有力注脚。 法治赋能美丽乡村腾飞,“少讼少访”向“无讼无访”良性转变,在河池乡村振兴一线,“无讼村屯”牌匾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多方联动的“河池合力” 从诉源治理到案源发力,是河池法院全方位化解诉讼纠纷的又一实招。 在纠纷调处化解过程中,河池法院围绕重点行业,聚焦关键领域,打出解决纠纷“组合拳”—— 在金融纠纷领域,与广西社会科学院合作建立“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与非诉化解社会参与实践基地”和“广西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中心”,2022年以来,审结涉金融纠纷3364件,通过调解撤诉方式结案1424件,调撤率达42.33%; 在劳动争议领域,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健全“法院+工会+人社+N”多元化解机制,解决劳动纠纷114起; 在行政争议领域,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建立重大行政案件协调化解制度,针对涉及集体土地征收、拆迁等重大群体利益的案件,与行政机关协商化解方案,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与此同时,河池市两级法院通过整合社会解纷资源,汇聚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名人、行业专家、律师学者以及基层干部、网格员等,与工会、商会、妇联、律协、旅游协会等行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构建多元化解纠纷工作格局,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2022年以来,全市新收案件诉前成功调解达1.08万件。 高效解纷的“河池速度” 快调、快立、快审、快结、快执的速裁集约化工作模式,成为近年来河池市推进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河池市两级法院系统通过推进立案、审理、执行等各环节无缝衔接机制,创下更及时、更高效的解纷息讼“河池速度”。 在立案环节,完善诉前委派调解与司法确认衔接机制,及时确认人民调解及特邀调解组织达成的民事调解协议,诉前调解平均办理时长11天。 在审判环节,加大案件繁简分流工作力度,组建12支民商事速裁团队,构筑诉前化解、立案调解和简案速裁“三道过滤网”。 在执行环节,不断完善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和集约管理机制,实现案件“快速查控、简案快执、难案精执、类案归并执行”。 河池两级法院还推行“执行+网格员”工作机制,推进“无失信被执行人社区村屯”创建活动,打造“立、审、执”一体化法庭,推动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向纵深发展。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结涉企案件1.13万件,涉案标的91.39亿元,涉企案件当天立案率达97.38%,商业纠纷解决总耗时压缩至77天,排名广西第一位;执结涉企案件3881件,为企业挽回损失7.22亿元,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合同指标从2021年广西第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位;通过调解、撤诉方式,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02万件,调撤率达44.13%…… 一项项创新和成绩,是河池法院以法治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法治护航下的和美新画卷愈加色彩斑斓、气象万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