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社区
|
|
□ 本报记者 徐鹏 文/图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两级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实践载体,打造了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符合实践要求的人民法庭工作案例,让“枫桥经验”在高原牧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兴海县人民法院河卡人民法庭就是其中的典型。 河卡人民法庭坐落在河卡草原,成立于1991年,管辖范围为河卡镇的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辖区共4225户16604人,有藏、回、土、蒙古、撒拉、东乡等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比86.2%。 立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河卡法庭做深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能动司法理念,抓前端、治未病,全面履行审判职责,主动拓展服务职能,多措并举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以法治方式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河卡法庭庭长夏吾央措表示,法庭对有调解可能的案件全部采用调解方式结案,对调解有困难的利用调解联动机制等方式促成调解,加大当庭履行力度,促进案结事了人和。2022年办结的53件案件均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2023年受理的90件案件,调解撤诉74件,调撤率为82.22%。2022年以来办结的所有案件中无信访、上访案件,而且当庭履行及敦促执行完毕47件,仅有3起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今年10月,河卡法庭同河卡镇政府联合举行“无诉讼示范村”共建协议签约仪式,确定幸福村为河卡镇首个无讼村(试点),标志着兴海县法院首个“无诉讼示范村”共建工作正式启动。 河卡法庭将法庭工作与“无讼村居”创建紧密结合,于2022年初与河卡镇政府积极对接,成立由党委政府牵头,司法所、派出所、辖区行政村参与的“无讼村”创建领导小组,推动无讼村居创建工作,共同攻坚诉源治理难点。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河卡法庭注重引导村(居)民自治,常态化开展村落诉讼服务联络员培训、“以案释法入村到户”、“送法进社区”等活动,引导农牧民自觉投身无讼村居创建活动中。2022年以来,幸福村无一起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2023年9月受理的唯一一起矛盾纠纷也以诉前调解方式化解。 创建“无诉讼示范村”是河卡法庭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具体举措。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河卡法庭制定关于建设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实施方案,着力打造“马背上的红色法庭”党建品牌,助推“无讼型”人民法庭创建,探索“多元解纷、巡回办案、调解为主、精审兜底、审执衔接”的人民法庭工作模式,从党建引领、多元解纷、诉源治理、巡回办案、“无讼村居”示范点创建等方面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 整合基层力量实质化解纠纷 在一起同村村民间的历史遗留土地流转纠纷中,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当事人诉至法院。河卡法庭承办法官受理此案后,考虑到双方系同村村民,如不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双方关系,随即展开调查核实,在了解纠纷症结后,邀请镇、村特邀调解员、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等共同制定调解方案,最终在各方调解下,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河卡法庭整合基层力量,完善多元解纷格局,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在辖区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成立巡回审判点,发放“法官便民联系牌”,设立法官工作室,将村级调解组织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基层治理单位,并聘任各村村警为法庭“司法联络员”,促使基层解纷力量进一步整合。打造“枫桥调解团”,建立1个审判团队+1名司法联络员+1个调解委员会+N名调解员的“三个1+N”基层多元解纷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就地解。 同时,延伸司法职能建立人大代表活动室,聘任10名各级人大代表为特邀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将村民调解委员会成员、特邀调解员纳入网格化管理,形成非诉挺进、多元化解、分层递进的纠纷解决机制,基层纠纷解决更加便利高效。2022年至今,特邀调解员参与并成功化解婚姻、借贷、侵权等领域32起案件。 为从源头上预防纠纷的产生,河卡法庭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常态化开展双语法治讲座、庭审观摩等活动,以案释法推动普法宣传,切实提升农牧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优化司法举措推进诉源治理 今年8月,在受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中,河卡法庭承办法官了解到该案案情简单、双方均有调解意愿,随即对被告展开调查。在查明被告加某具有履行能力后,通过释法说理,被告主动提出要偿还全部债务,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当庭向原告支付本金及利息。为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给予当事人正向激励,河卡法庭当庭发出了兴海法院首份《当庭履行证明书》。 优化司法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元诉求是河卡法庭始终不变的追求。法庭充分发挥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优化司法举措,以高质量的司法服务提升司法公信力。 聚焦防范化解纠纷,河卡法庭选取典型示范案件,大力弘扬“马背法庭”精神,深入牧区及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偏远地区开展巡回审判,在高效化解纠纷、减轻群众诉累的同时,以案释法实现个案办理和普法宣传的有机结合,深得农牧民群众好评。同时,利用下班时间组织当事人开展诉讼服务,以“夜间法庭”“午间法庭”“周末法庭”的方式,为群众提供方便高效的诉讼服务,解决了上班族、务工人员等因时间冲突导致的诉讼难题。 针对牧区群众语言实际,河卡法庭大力推行“双语服务”,实现立案、调解、庭审等各环节藏汉双语全覆盖,方便群众参与诉讼。2022年至今受理143起案件中,双语类案件占比达98%。
|
|
青海河卡法庭“抓前端治未病”推进基层治理
|
|
|
|
( 2023-12-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