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调研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司法融入中心大局,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是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近年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全国首家覆盖自贸区全域人民法院和集中受理涉外商事案件基层法院的职能优势,忠实履行探索司法改革、助推区域发展、服务国家大局重要职能,坚持专业、高效、协同、开放司法,为加快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发挥审判职能,以专业司法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公正审理涉外商事案件。依法妥善审理国际贸易、外商投资、通道物流等涉外商事纠纷案件,地域覆盖俄罗斯、印度、泰国等“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53个国家和地区,产业涉及电子产品、机械装备部件等进出口产品服务,为全市经济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提升涉外商事审判效率。出台《〈海牙送达公约〉成员国以及与我国签订双边司法协助协定的国家查询指南》《涉外商事审判工作指引》等办案指引,细化涉外商事案件办理规程。与出入境管理部门建立外籍当事人信息查询机制,精简涉外当事人出入境信息核查流程。参照国内案件普通程序明确审限,严格限定境外文书送达、公证认证、调查取证等扣除事由,最大限度避免拖延。 积极助推规则制度创新。审结全国首例铁路提单纠纷案,推动构建“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票结算”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为最高人民法院参与联合国铁路运单议题磋商贡献重庆智慧,助力提升贸易领域规则制定国际话语权。参与推动铁路运输单证贸易金融创新政策不断完善,助力搭建全国首个跨境金融区块链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为开展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更好支持跨境贸易发展提供法治支持。 二、创新机制赋能,以高效司法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探索域外法查明与适用机制。研究制定《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法律查明机制指引》,出台《适用域外法案件裁判指引》,明确域外法委托查明的范围、方式及程序,为通道沿线国家案件办理提供查明渠道,首次成功运用俄罗斯联邦法律、蒙特利尔公约审理案件,着力解决域内外法律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区域化涉外案件裁判规则的国际对接。 构建司法赋能进自贸工作机制。在重庆自贸区16个园区搭建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协同平台、驻园法官工作室、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代表委员联络站为一体的“一平台三室站”服务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巡回审理、多元化解、风险提示、普法宣传工作。深入国际物流企业实地调研,引导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助推多式联运“一单制”广泛运用。 创新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联合中国贸仲委西南分会、“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建立涉外商事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率先实现全国首例涉外商事纠纷案件诉仲对接。升级一站式机制转入实体运行,与市司法局、市贸促会、各调解组织、仲裁机构组建重庆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助力打造涉外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 三、强化区域联动,以协同司法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全力深化成渝司法合作。突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通道起点的战略优势和区位优势,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自贸区)人民法院签订《川渝自贸区法院服务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协议》,细化对接通道物流经贸园区司法需求、推动通道沿线司法联席会议机制构建等务实举措。两地自贸区法院联合发布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典型案例,货物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指引等案例指引,积极统一裁判尺度,为市场主体从事商贸投资提供指引。 聚力促进省际协作交流。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外商投资法律适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等主题,以成果发布、专题发言、议题对话等形式深化司法协同创新理论互动,为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提供法治引领。成功举办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邀请北京、重庆、四川、海南等地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及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代表等参与研讨。 助力探索域外判决承认执行。深入研究外国判决承认和执行制度,聚焦梳理共建“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的理论基础、条约公约和实务案例,组织翻译首部《亚洲国家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论文集》,对比梳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所涉及的日、韩、东盟十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制度差异,为通道沿线涉外案件执行厘清准据,依法保障中外当事人胜诉权益实现。 四、推进提质增效,以开放司法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夯实涉外法律人才储备。深化涉外法治建设领域院校合作,联合开展高端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官助理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人民法院聚智引才、高校院所借台育才。涉外商事审判法官受聘为高校兼职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实务学习,共同推动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 加强涉外法治理论研究。贯彻市委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部署,成立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面向全国高校、法院发布“陆海新通道背景下的多式联运法律问题研究”等涉外法律课题,持续推动理论创新指导司法实践。自主完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司法保护机制研究”“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法治服务保障新格局”等专项研究,成功申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涉外法治重大问题研究”,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着力提升司法透明度。坚持将司法公开作为深化司法改革抓手,以阳光司法倒逼能力提升,上线西部地区法院首个英文门户网站,率先推动全流程网上办案试点工作落地见效,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
|
依法服务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
|
|
( 2023-06-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
|
|
王剑波
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司法融入中心大局,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是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近年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全国首家覆盖自贸区全域人民法院和集中受理涉外商事案件基层法院的职能优势,忠实履行探索司法改革、助推区域发展、服务国家大局重要职能,坚持专业、高效、协同、开放司法,为加快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发挥审判职能,以专业司法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公正审理涉外商事案件。依法妥善审理国际贸易、外商投资、通道物流等涉外商事纠纷案件,地域覆盖俄罗斯、印度、泰国等“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53个国家和地区,产业涉及电子产品、机械装备部件等进出口产品服务,为全市经济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提升涉外商事审判效率。出台《〈海牙送达公约〉成员国以及与我国签订双边司法协助协定的国家查询指南》《涉外商事审判工作指引》等办案指引,细化涉外商事案件办理规程。与出入境管理部门建立外籍当事人信息查询机制,精简涉外当事人出入境信息核查流程。参照国内案件普通程序明确审限,严格限定境外文书送达、公证认证、调查取证等扣除事由,最大限度避免拖延。 积极助推规则制度创新。审结全国首例铁路提单纠纷案,推动构建“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票结算”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为最高人民法院参与联合国铁路运单议题磋商贡献重庆智慧,助力提升贸易领域规则制定国际话语权。参与推动铁路运输单证贸易金融创新政策不断完善,助力搭建全国首个跨境金融区块链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为开展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更好支持跨境贸易发展提供法治支持。 二、创新机制赋能,以高效司法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探索域外法查明与适用机制。研究制定《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法律查明机制指引》,出台《适用域外法案件裁判指引》,明确域外法委托查明的范围、方式及程序,为通道沿线国家案件办理提供查明渠道,首次成功运用俄罗斯联邦法律、蒙特利尔公约审理案件,着力解决域内外法律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区域化涉外案件裁判规则的国际对接。 构建司法赋能进自贸工作机制。在重庆自贸区16个园区搭建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协同平台、驻园法官工作室、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代表委员联络站为一体的“一平台三室站”服务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巡回审理、多元化解、风险提示、普法宣传工作。深入国际物流企业实地调研,引导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助推多式联运“一单制”广泛运用。 创新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联合中国贸仲委西南分会、“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建立涉外商事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率先实现全国首例涉外商事纠纷案件诉仲对接。升级一站式机制转入实体运行,与市司法局、市贸促会、各调解组织、仲裁机构组建重庆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助力打造涉外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 三、强化区域联动,以协同司法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全力深化成渝司法合作。突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通道起点的战略优势和区位优势,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自贸区)人民法院签订《川渝自贸区法院服务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协议》,细化对接通道物流经贸园区司法需求、推动通道沿线司法联席会议机制构建等务实举措。两地自贸区法院联合发布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典型案例,货物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指引等案例指引,积极统一裁判尺度,为市场主体从事商贸投资提供指引。 聚力促进省际协作交流。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外商投资法律适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等主题,以成果发布、专题发言、议题对话等形式深化司法协同创新理论互动,为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提供法治引领。成功举办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邀请北京、重庆、四川、海南等地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及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代表等参与研讨。 助力探索域外判决承认执行。深入研究外国判决承认和执行制度,聚焦梳理共建“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的理论基础、条约公约和实务案例,组织翻译首部《亚洲国家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论文集》,对比梳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所涉及的日、韩、东盟十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制度差异,为通道沿线涉外案件执行厘清准据,依法保障中外当事人胜诉权益实现。 四、推进提质增效,以开放司法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夯实涉外法律人才储备。深化涉外法治建设领域院校合作,联合开展高端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官助理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人民法院聚智引才、高校院所借台育才。涉外商事审判法官受聘为高校兼职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实务学习,共同推动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 加强涉外法治理论研究。贯彻市委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部署,成立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面向全国高校、法院发布“陆海新通道背景下的多式联运法律问题研究”等涉外法律课题,持续推动理论创新指导司法实践。自主完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司法保护机制研究”“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法治服务保障新格局”等专项研究,成功申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涉外法治重大问题研究”,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着力提升司法透明度。坚持将司法公开作为深化司法改革抓手,以阳光司法倒逼能力提升,上线西部地区法院首个英文门户网站,率先推动全流程网上办案试点工作落地见效,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