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院
|
|
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2月26日,《中德私法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道·安法学基金和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燕大元照协办的《中德私法研究》20卷出版主题报告会在京举行。这套丛书收录了自创刊17年来300多篇学术论文,践行着“增益学术,并仅止于学术研究”的宗旨,是一部历经时间跨度并饱含学术深度的作品。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德私法研究》是国内少有的专注于私法研究的学术刊物,以德语法系私法制度译介与研究为出发点,以中文世界私法制度的构建为落脚点,聚集了目前中国法学界的优秀学人,在国内私法研究领域尤其是德国法和欧盟法领域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就,对法律实践、法学研究与法律教育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与会代表回顾研究之路,分享思想与见解,共话民法学发展。台湾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王泽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利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教授致辞,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洪亮以及来自法学界的多位代表与会并发言。 王泽鉴认为,《中德私法研究》20卷出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体现了昌明法学的宗旨,经纶济世的理念。17年20卷的丰富学术成就强化了私法事业,促进了比较法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 王利明表示,《中德私法研究》一共出版了20卷,内容涵盖德语法系私法制度的方方面面,是研究德语法系私法制度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也是我国民事立法中的重要参考。我们国家的民法需要充分借鉴吸取人类法治文明的成果,包括德国民法在内的两大法系的先进经验,才能保持其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 孙宪忠表示,《中德私法研究》体现了几位杰出民法学家对法学的科学性、对民法知识体系性的坚持。中国民法典编纂应该坚持科学性和体系性的思维,应该依据科学性排除立法和学术研究中的随意性、任意性,依据体系性来遏制立法思维的碎片化。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米健认为,《中德私法研究》这一刊物具有“纯粹性”“真实性”“系统性”三大特点,期待以《中德私法研究》为标识之一的新一代中国法律人,能够在未来的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贡献更多积极力量。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蒋浩介绍,《中德私法研究》坚持了17年,出版了20卷,借助于几位主编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到了现在。也希望《中德私法研究》后续刊物文章内容多多关注中国民法的本土素材及司法实践,使中国的民法学研究继续发扬光大。 北京大学道·安法学基金秘书长金锦萍回顾了北京大学道·安法学基金的设立理念与资助《中德私法研究》的心路历程。她表示,以《中德私法研究》为代表的一批民法学者正在进行着艰苦努力,借鉴德国民法理论,并与中国的法律体系与法律事件实现有机结合。 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卫东对各位老师长期所坚持的研究工作致以崇高敬意。他提出,冠衡所长久以来秉持着“提供优质服务,争做业界楷模,推动法治进程,培养高端人才”的理念,也期待更多优秀法律人才加入律师队伍。 王洪亮认为,《中德私法研究》创刊于立法特别兴旺、理论技术也特别昌明的时代,起初在学术上、立法上大体是从台湾和日本继受的,后来逐渐引入德国、欧美国家的理论,并翻译了很多专著。当时便将刊物的首要目标定位为介绍德语世界判例学说、论文、经典名著等资源,提升中文读者对德语世界法律的理解与适用,增益本土司法体系的研究。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张谷表示,在当前国情下如何能够让民法真正扎下根来,这是中德私法同仁、各位同仁应考虑的安身立命的大问题。同时,也只有通过不断坚持,才能真正搞懂和把握好民法体系脉络。虽然《中德私法研究》主要是以德语国家民法为研究重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对其他国家民法学的研究。只要其他国家的民法学能够有助于我们追寻民法之道,都要多去学习借鉴。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常鹏翱回顾了第一次参与《中德私法研究》编辑部会议的经历,期待《中德私法研究》的主编们将这个刊物打造成一本年轻、有朝气、有学者生命力的百年名刊。
|
|
《中德私法研究》20卷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
|
|
|
|
( 2023-03-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
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2月26日,《中德私法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道·安法学基金和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燕大元照协办的《中德私法研究》20卷出版主题报告会在京举行。这套丛书收录了自创刊17年来300多篇学术论文,践行着“增益学术,并仅止于学术研究”的宗旨,是一部历经时间跨度并饱含学术深度的作品。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德私法研究》是国内少有的专注于私法研究的学术刊物,以德语法系私法制度译介与研究为出发点,以中文世界私法制度的构建为落脚点,聚集了目前中国法学界的优秀学人,在国内私法研究领域尤其是德国法和欧盟法领域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就,对法律实践、法学研究与法律教育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与会代表回顾研究之路,分享思想与见解,共话民法学发展。台湾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王泽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利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教授致辞,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洪亮以及来自法学界的多位代表与会并发言。 王泽鉴认为,《中德私法研究》20卷出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体现了昌明法学的宗旨,经纶济世的理念。17年20卷的丰富学术成就强化了私法事业,促进了比较法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 王利明表示,《中德私法研究》一共出版了20卷,内容涵盖德语法系私法制度的方方面面,是研究德语法系私法制度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也是我国民事立法中的重要参考。我们国家的民法需要充分借鉴吸取人类法治文明的成果,包括德国民法在内的两大法系的先进经验,才能保持其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 孙宪忠表示,《中德私法研究》体现了几位杰出民法学家对法学的科学性、对民法知识体系性的坚持。中国民法典编纂应该坚持科学性和体系性的思维,应该依据科学性排除立法和学术研究中的随意性、任意性,依据体系性来遏制立法思维的碎片化。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米健认为,《中德私法研究》这一刊物具有“纯粹性”“真实性”“系统性”三大特点,期待以《中德私法研究》为标识之一的新一代中国法律人,能够在未来的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贡献更多积极力量。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蒋浩介绍,《中德私法研究》坚持了17年,出版了20卷,借助于几位主编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到了现在。也希望《中德私法研究》后续刊物文章内容多多关注中国民法的本土素材及司法实践,使中国的民法学研究继续发扬光大。 北京大学道·安法学基金秘书长金锦萍回顾了北京大学道·安法学基金的设立理念与资助《中德私法研究》的心路历程。她表示,以《中德私法研究》为代表的一批民法学者正在进行着艰苦努力,借鉴德国民法理论,并与中国的法律体系与法律事件实现有机结合。 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卫东对各位老师长期所坚持的研究工作致以崇高敬意。他提出,冠衡所长久以来秉持着“提供优质服务,争做业界楷模,推动法治进程,培养高端人才”的理念,也期待更多优秀法律人才加入律师队伍。 王洪亮认为,《中德私法研究》创刊于立法特别兴旺、理论技术也特别昌明的时代,起初在学术上、立法上大体是从台湾和日本继受的,后来逐渐引入德国、欧美国家的理论,并翻译了很多专著。当时便将刊物的首要目标定位为介绍德语世界判例学说、论文、经典名著等资源,提升中文读者对德语世界法律的理解与适用,增益本土司法体系的研究。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张谷表示,在当前国情下如何能够让民法真正扎下根来,这是中德私法同仁、各位同仁应考虑的安身立命的大问题。同时,也只有通过不断坚持,才能真正搞懂和把握好民法体系脉络。虽然《中德私法研究》主要是以德语国家民法为研究重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对其他国家民法学的研究。只要其他国家的民法学能够有助于我们追寻民法之道,都要多去学习借鉴。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常鹏翱回顾了第一次参与《中德私法研究》编辑部会议的经历,期待《中德私法研究》的主编们将这个刊物打造成一本年轻、有朝气、有学者生命力的百年名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