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评论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警惕论文代写黑灰产升级迭代
· 筑牢老年友好型社会“自主基石”
· 打好互联网违法广告治理“组合拳”
· 图说世象
· 生育保险基金不是“唐僧肉”
· 破坏式打卡旅游当休矣
· 市民监督激活城市治理效能

市民监督激活城市治理效能

( 2025-10-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评论
  □ 戴先任

  最近,一名被网友戏称为“多管局局长”的广东深圳热心市民火了。从2023年3月起,这位市民便开始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视频,至今已发布千余条,内容涵盖开裂的井盖、松动的砖块、道路相接处的不合理设计等诸多城市环境问题,几乎在对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挑刺”。令人欣慰的是,这些视频反映的大多数问题都迅速得到了整改,用这位市民的话说就是“件件有落实,每次都被秒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市民虽未通过官方渠道反映问题,而是以自媒体的方式发声,但深圳相关部门依然对这些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及时作出相应整改。城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并未与该市民有过直接接触,但这些被曝光的问题基本属实,一经核实便迅速处理。由此可见,这种高效回应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城市治理体系对民意的尊重与信任之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深圳相关部门对网络监督的重视与快速响应,无疑值得点赞。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设有专门的意见反馈渠道,但往往反应慢、处理拖沓。而这位市民通过自媒体反映的问题却能得到“秒整改”,不仅体现了深圳城市管理的务实作风,也彰显了相关部门对网络监督的开放态度。反观一些地方,公众监督与建议不时遭遇冷处理、推诿扯皮等,这种做法不仅堵了群众监督的路、寒了群众的心,更无益于问题的真正解决,最终受损的还是公共利益与政府公信力。
  当然,这位市民的监督热情同样值得称道。短短两年多时间发布千余条“挑刺”视频,这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更意味着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投入。这样的坚持,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是“多管闲事”,甚至有人担忧他会因此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但这种“挑刺”实际上是在维护公共利益,是在用实际行动推动城市治理的完善,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啄木鸟”。
  “多管局局长”不断发现问题,相关部门及时回应整改,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社会监督与公共治理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与透明度,也增强了市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与信任感。而当市民看到自己反映的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自然会更加愿意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监督热情。可以说,是“多管局局长”这样的市民与深圳这样愿意倾听、积极作为的公共部门在“相互成就”。没有虚怀若谷的公共部门,就不会有乐此不疲“挑刺”的市民;而没有敢于直言、持续监督的市民,公共部门也难以保持警醒与改进的动力。这种良性互动为各地如何对待网络监督、如何回应群众关切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本。
  当然,对于像“多管局局长”这样主动监督的市民,除了及时整改他们所反映的问题,还应给予相应的鼓励与肯定。只有让“挑刺者”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才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更多的“多管局局长”才会涌现出来,共同推动城市管理向更精细、更人性、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