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法治
|
|
□ 际文 当地时间10月1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联合国大会第四委员会非殖化议题一般性辩论上发言时表示,今年9月,中方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呼吁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毫无疑问,推进非殖化进程、完成非殖化事业,消除殖民主义思维是完善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65年前,联大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发出了消除殖民主义的呼声与呐喊,激发了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对自由、平等、独立的向往与渴望。65年来,在《宣言》指引下,全球非殖化进程风起云涌,众多亚非拉国家挣脱殖民枷锁,走向独立,赢得新生,改写了世界版图。 在殖民时代结束数十年后的今天,中方提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有何深意? 中国提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首先源于自身深刻的历史记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领土被分割、主权遭践踏、财富被掠夺,这段屈辱史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正如耿爽在发言中所言:“中国深知殖民压迫的苦难,也因此更能共情仍受殖民遗毒影响的国家。”这种“感同身受”让中国在非殖化进程中始终站在正义一方——从支持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到推动联合国通过反殖民决议,再到如今提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危害,中国的立场始终与历史正义同频。 当下全球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根源直指殖民主义思维遗留的系统性不公,这是中国提出主张的现实动因。耿爽在发言中一针见血地指出:“65年后的今天,殖民占领虽已结束,殖民体系虽已瓦解,但殖民主义思维仍未消散,由殖民主义衍生出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十分猖獗。根除殖民主义不仅意味着结束有形的军事占领与剥削压迫,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抵制无形的殖民主义思维,铲除残留的殖民主义遗毒,维护主权平等原则,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在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中,80%以上曾是殖民地;拉美国家因殖民时期形成的单一经济结构,至今仍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严重影响;非洲部分地区因殖民时期划定的不合理国界,民族冲突频发。 中方的主张正是为了破解这些困境。在“一带一路”合作中,中国帮助肯尼亚建设蒙内铁路,打破了殖民时期形成的“资源输出型”交通格局;在与加纳的合作中,中国助力其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改变了殖民时期“只种不加工”的经济模式。这些实践表明,消除殖民主义思维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遗留的发展枷锁。正如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所说:“中国的主张切中了我们发展的痛点,殖民思维不除,非洲很难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方提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更是基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责任担当。当前,国际秩序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抬头,而这些行为的思想根源,正是耿爽所批判的“殖民主义思维”。部分西方国家以“民主卫士”自居,动辄对他国实施制裁、干涉他国内政,本质上与殖民时期的“宗主国心态”一脉相承。中方提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就是要从思想根源上抵制这种霸权逻辑,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全球南方”国家成为中方主张的坚定支持者。在非洲,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多次在国际场合呼应中方主张,呼吁前殖民国家对历史罪行负责;在拉美,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与中国联合推动反殖民决议,形成跨区域合作力量;在亚洲,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对中方主张表示认同,认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有助于维护地区稳定。这些国家的支持,源于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发展诉求。 日前,委内瑞拉代表“捍卫《联合国宪章》之友小组”向联大第四委员会提交了名为“反对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殖民主义国际日”的决议草案。草案旨在以设立国际日为契机,推动国际社会铭记殖民主义危害,加速现有非殖化进程,致力于终结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殖民主义。正如耿爽所说,中方期待会员国共同支持该草案,为完成非殖化事业,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作出贡献。

|
|
中方提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有何深意
|
|
|
|
( 2025-10-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
|
□ 际文 当地时间10月1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联合国大会第四委员会非殖化议题一般性辩论上发言时表示,今年9月,中方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呼吁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毫无疑问,推进非殖化进程、完成非殖化事业,消除殖民主义思维是完善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65年前,联大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发出了消除殖民主义的呼声与呐喊,激发了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对自由、平等、独立的向往与渴望。65年来,在《宣言》指引下,全球非殖化进程风起云涌,众多亚非拉国家挣脱殖民枷锁,走向独立,赢得新生,改写了世界版图。 在殖民时代结束数十年后的今天,中方提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有何深意? 中国提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首先源于自身深刻的历史记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领土被分割、主权遭践踏、财富被掠夺,这段屈辱史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正如耿爽在发言中所言:“中国深知殖民压迫的苦难,也因此更能共情仍受殖民遗毒影响的国家。”这种“感同身受”让中国在非殖化进程中始终站在正义一方——从支持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到推动联合国通过反殖民决议,再到如今提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危害,中国的立场始终与历史正义同频。 当下全球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根源直指殖民主义思维遗留的系统性不公,这是中国提出主张的现实动因。耿爽在发言中一针见血地指出:“65年后的今天,殖民占领虽已结束,殖民体系虽已瓦解,但殖民主义思维仍未消散,由殖民主义衍生出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十分猖獗。根除殖民主义不仅意味着结束有形的军事占领与剥削压迫,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抵制无形的殖民主义思维,铲除残留的殖民主义遗毒,维护主权平等原则,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在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中,80%以上曾是殖民地;拉美国家因殖民时期形成的单一经济结构,至今仍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严重影响;非洲部分地区因殖民时期划定的不合理国界,民族冲突频发。 中方的主张正是为了破解这些困境。在“一带一路”合作中,中国帮助肯尼亚建设蒙内铁路,打破了殖民时期形成的“资源输出型”交通格局;在与加纳的合作中,中国助力其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改变了殖民时期“只种不加工”的经济模式。这些实践表明,消除殖民主义思维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遗留的发展枷锁。正如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所说:“中国的主张切中了我们发展的痛点,殖民思维不除,非洲很难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方提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更是基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责任担当。当前,国际秩序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抬头,而这些行为的思想根源,正是耿爽所批判的“殖民主义思维”。部分西方国家以“民主卫士”自居,动辄对他国实施制裁、干涉他国内政,本质上与殖民时期的“宗主国心态”一脉相承。中方提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就是要从思想根源上抵制这种霸权逻辑,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全球南方”国家成为中方主张的坚定支持者。在非洲,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多次在国际场合呼应中方主张,呼吁前殖民国家对历史罪行负责;在拉美,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与中国联合推动反殖民决议,形成跨区域合作力量;在亚洲,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对中方主张表示认同,认为消除殖民主义思维有助于维护地区稳定。这些国家的支持,源于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发展诉求。 日前,委内瑞拉代表“捍卫《联合国宪章》之友小组”向联大第四委员会提交了名为“反对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殖民主义国际日”的决议草案。草案旨在以设立国际日为契机,推动国际社会铭记殖民主义危害,加速现有非殖化进程,致力于终结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殖民主义。正如耿爽所说,中方期待会员国共同支持该草案,为完成非殖化事业,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作出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