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中国
8 6/8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蓝锋:从企业家成长起来的仲裁机构掌门人
· 96万到32.5亿!河源仲裁机制创新释放澎湃动能
· 图片新闻
· 772名仲裁员托起河源仲裁公信力
· 一场有温度的变革
· 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 河源仲裁启航五年大事记

蓝锋:从企业家成长起来的仲裁机构掌门人

( 2025-10-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中国
□ 本报记者     赵  颖
□ 本报见习记者 哈建伟

  “仲裁不是冰冷的法律程序,而是维系商业信任的温度。如今,作为一名仲裁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仲裁的公平与效率,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一个民商事主体。”回首一路走来的这些年,河源仲裁委员会主任蓝锋动情地说道。
仲裁是化解企业纠纷的“捷径”
  1995年,蓝锋带着赣南老区人的质朴与坚韧,从江西赣州来到广东河源。1998年,已在政府部门工作3年的他,感受到南粤大地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毅然决定“下海”闯荡。
  “那时候放弃‘铁饭碗’,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是一份对未来的笃定。”蓝锋深情回忆道。凭着韧劲,他从最基层的销售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成就了一番事业。因此,现在每当向别人介绍自己时,蓝锋经常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确切地说,我是从企业家成长起来的仲裁人。”
  讲规矩,讲道理,讲公平。这是蓝锋朴素的法律观。一个非法律专业出身的人,却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缘于一个偶然机会。
  “那时候,我在青年企业协会担任社会职务,接触到很多企业家。大家经常受累于案件诉讼的长周期,身心俱疲。仲裁是企业化解矛盾纠纷的一条‘捷径’,理念非常契合我内心对于公平、和谐的追求。”蓝锋说。
  2018年,在河源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河源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河源仲裁委)成立,于2020年10月21日正式挂牌运行。此后短短5年,迅速发展为中国仲裁事业版图中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蓝锋,就是这支青年军的领航者。
公平正义是仲裁的坚守
  蓝锋一直认为,对于一名仲裁员来说,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二者缺一不可。基于这一理念,河源仲裁委成立5年来,不断完善仲裁员的聘任管理制度。他将对法治的信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作为聘任仲裁员的第一标准。
  “仲裁员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声誉。因为我们裁断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当事人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一旦玷污了声誉,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蓝锋表示,正是严格的聘任监管机制,让河源仲裁委的仲裁员队伍始终保持着清正、高效的生命力,这也为河源仲裁委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将仲裁服务做到极致,是蓝锋一直追求的目标。5年来,河源仲裁委始终将仲裁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贯穿始终。
  在仲裁队伍建设上,招贤纳才,聚沙成塔,将国内外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吸引到河源,让仲裁委的专业化得到长足发展;在仲裁流程上,推动办案流程提速,从立案之日起平均结案时间55.4天,力争用最短时间为当事人定分止争;在打造互联网仲裁系统上,从立案到开庭、裁决,实现“一网通办”,既缩短仲裁时间,也为当事人降低成本支出。
“和为贵”是仲裁服务的终极目标
  蓝锋的父亲是一位正派厚道的朴实农民,村里的红白喜事,大事小情,老人都会热心帮忙。尤其是一些邻里矛盾,也都会请他去调解。“我父亲这个人天生热心肠,并且做事公道、为人正派,再加上口才也不错,所以村里的很多矛盾纠纷,在他的主持下都能迎刃而解。”蓝锋回忆称,父亲在他幼年时的内心深处,埋下了“和为贵”的种子。
  河源仲裁委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依法、公正、高效、和谐”的宗旨融入每一个工作细节,在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解决民商事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仲裁的工作远不止于断案,更深层次的使命,在于构建信任、修复关系、服务市场主体。在河源仲裁委,每一桩案件仲裁之前,当事人都会收到工作人员送来的咖啡、奶茶、茶水,大家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进行调解。在蓝锋看来,这些细节虽然微不足道,却是能够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方式。
  “中国人讲究‘和为贵’,仲裁规则更多是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点。依法是前提,没有法律依据的工作都是空谈;公正是仲裁的核心,只有公平才能让人心服口服;高效是确保仲裁优势的关键,因为效率低下会让信任流失;而促进社会和谐则是仲裁的最终目的,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服务社会是仲裁人的初心使命
  具有百年历史的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蓝锋的母校。从2012年开始,蓝锋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设立“蓝锋奖学金”,13年时间,累计捐赠奖学金40多万元,300多名优秀学生获此奖项。如今,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成为各自工作领域的佼佼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希望同学们学有所成,功成名就之时,回报母校、回报社会,不忘母校栽培,做一个向真、向善、向上的国家栋梁之材。”这是2019年蓝锋送给获奖同学代表的真诚寄语。
  “河源仲裁委这5年,从0到1,并非一帆风顺。正是因为有河源市委、市政府和司法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河源仲裁委才得以成立并茁壮成长,取得今天的成就。”蓝锋感慨道。
  怀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自成立以来,河源仲裁委为助力当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陆续在江东新区、东源县工业开发区建立仲裁服务站(点)。截至目前,已累计承接紫金县人民法院、东源县人民法院调解案件共617宗,调解成功282宗。
  不仅于此,2023年5月25日,河源仲裁委还推出关于降低制造业企业仲裁成本的举措,通过减免仲裁费用、专人对接服务等方式为企业纾困解难。据统计,自该举措实施以来,累计为当事人减免仲裁费用352.73万元,涉及2443宗案件。
面向未来明确“三步走”战略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从最初播下希望的种子,到如今硕果满枝,回首河源仲裁委过去5年的发展之路,留下的不仅是案件量的大幅增长,更是法治精神在南粤大地的生根发芽,河源地区市场经济主体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
  “许多企业家从最初对仲裁程序的陌生,到如今主动在合同中约定‘河源仲裁’,这背后是对我们专业性、高效性、保密性和当事人意思自治核心价值的深度认可。我们裁决的每一个案件,不仅是解决一桩过去的纠纷,更是在为未来的交易行为树立规则预期。”蓝锋说。
  面向未来,蓝锋带领下的河源仲裁委提出清晰的“三步走”战略:“第一个5年,努力把河源仲裁委打造成粤东北地区仲裁行业的‘排头兵’‘领头羊’;第二个5年,争取把河源仲裁委发展成为中国仲裁界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仲裁机构;第三个5年,把河源仲裁委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仲裁机构。”
  蓝锋表示,未来,河源仲裁委将在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的同时,将涉外法治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东南亚地区。中国的民商事主体走到哪里,河源仲裁委的服务就跟到哪里。“为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是河源仲裁委的使命,也是我们的生命力所在。”
  十月稻花香。在东源县双江镇一片由河源仲裁委工作人员耕种的稻田里,种植的稻米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每年,蓝锋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将成熟的稻米,分送给每一名仲裁员,以表达对他们专业严谨、无私奉献的致敬和谢意。
  “正如河源仲裁委的使命一样,根植河源,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我们希望,我们河源仲裁人的这份善意、淳朴与热忱,能够像十月的稻花一样,撒向神州大地、四面八方。”蓝锋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