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法律服务
|
|
□ 本报记者 王 莹 □ 本报通讯员 王书宁
“不花一分钱就帮我讨回了工资,法律援助真是我们农民工的‘靠山’!”近日,拿到工资后的黄师傅激动地说。 今年7月,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农民工黄师傅来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经核实发现雇主长期拖欠其4.4万元劳务费后,立即开通“农民工绿色通道”,指派资深律师代理此案。法律援助律师仔细收集证据材料,并多次与雇主沟通协商,最终成功帮助黄师傅与雇主达成和解,追回全部被拖欠工资。 今年以来,南平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多元化法律需求,通过落实专项行动、优化涉企服务、创新协同模式三大举措,延伸法律援助触角,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据统计,全市已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707件,提供法律咨询9776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2379万元,用法治力量守护民生福祉。 开展专项行动 6月,沈女士带着6岁的女儿小林(化名)来到政和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原来,沈某与林某离婚后,林某多年未按离婚判决支付女儿的抚养费,导致沈某母女经济困难,生活难以维系。 彼时恰逢该中心正开展“法援护苗”专项活动,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沈女士的援助申请,通过审查后当天便为小林指派律师跟进此案,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最终,法院依据当时的离婚判决书,强制执行林某财产,小林也收到了迟来的抚养费。 “‘法援护苗’不仅帮我们要回了抚养费,也让我们这些单亲家庭感受到了法治的温暖。”沈女士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以来,南平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精准聚焦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以专项活动为抓手,推动援助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靠前”转变,深入开展“蒲公英在闽北”“安心行动”“法援护苗”“法援惠民生”等专项活动60余次,并针对中小学校园、综治中心等法律服务需求集中的场所,嵌入标准化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让群众在家门口、用工地就能找到“法律驿站”。 针对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法律援助申请,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最大限度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全年办理特定群体法律援助案件1087件。 此外,南平市健全“法律援助+支持起诉”机制,协同有关部门“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以健全机制链条保障困难群体的维权程序顺畅,今年以来已累计向检察部门移交70余起困难群体维权案件,让法律援助既有“温度”也有“力度”。 优化服务机制 今年1月,在松溪县务工的吴师傅等52名农民工被福建某家具公司拖欠批灰、泥水、木工等装修工种工资,老板也“失联”了。无奈之下,他们集体来到松溪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窗口工作人员立即开启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迅速受理了吴师傅等人的援助申请,并指派律师承办此案。 承办此案的律师第一时间指导吴师傅等人向公司补开加盖公章的班组工资确认表,夯实关键证据后立即提起诉讼。同时,考虑到岁末年初农民工盼薪过年的特殊需求,松溪县法律援助中心主动对接仲裁机构、法院,全力推动案件高效办理。仅1个月,法院便作出判决。后续通过协助申请强制执行,松溪县法律援助中心成功为52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80余万元。 为守护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南平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不断优化专项服务机制,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农民工、困难职工追索劳动报酬和工伤待遇的案件,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优化涉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小微矛盾“先调后援、援调对接”解纷机制,形成“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仲裁+法律援助”“诉讼+法律援助”的多层级办理模式——针对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讨薪案件,积极引导农民工通过和解、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快速化解矛盾纠纷;对复杂或调解无果的案件,及时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帮助农民工群体维权。 强化跨省协作 2024年9月,建阳区的李女士在自驾前往福州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伤,赔偿款一直没有着落。因无力承担跨市维权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李女士来到建阳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建阳区法律援助中心收到申请后,立即与福州市闽侯县法律援助中心对接,积极帮助李女士收集交通事故赔偿证据,代为上传援助申请材料。最终,在两地法律援助机构协作下,李女士成功获得法律援助,由援助律师帮助其处理后续交通事故赔偿事宜。 为让法律援助服务更便捷、更高效,南平市持续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全域受理机制,建立“收件机构+受理机构”双主体负责制,针对省域内的法律援助申请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今年以来,南平市法援机构累计办理异地受理案件37件,解决了群众“异地办事跑断腿”的问题。 在跨省协作方面,南平市法援机构不断延伸服务链条,签订《浙皖闽赣四省边际法律援助协作协议》,深化法律援助案件协办、材料流转等跨区域协作机制。同时,依托四省政务服务App的便利功能,打通跨省法律援助申请的线上通道,切实为跨省务工群体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援助服务从“区域覆盖”迈向“全域协同”。

|
南平做优做强法律援助工作
|
多维发力更好守护民生福祉
|
|
|
|
( 2025-10-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公共法律服务 |
|
□ 本报记者 王 莹 □ 本报通讯员 王书宁
“不花一分钱就帮我讨回了工资,法律援助真是我们农民工的‘靠山’!”近日,拿到工资后的黄师傅激动地说。 今年7月,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农民工黄师傅来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经核实发现雇主长期拖欠其4.4万元劳务费后,立即开通“农民工绿色通道”,指派资深律师代理此案。法律援助律师仔细收集证据材料,并多次与雇主沟通协商,最终成功帮助黄师傅与雇主达成和解,追回全部被拖欠工资。 今年以来,南平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多元化法律需求,通过落实专项行动、优化涉企服务、创新协同模式三大举措,延伸法律援助触角,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据统计,全市已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707件,提供法律咨询9776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2379万元,用法治力量守护民生福祉。 开展专项行动 6月,沈女士带着6岁的女儿小林(化名)来到政和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原来,沈某与林某离婚后,林某多年未按离婚判决支付女儿的抚养费,导致沈某母女经济困难,生活难以维系。 彼时恰逢该中心正开展“法援护苗”专项活动,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沈女士的援助申请,通过审查后当天便为小林指派律师跟进此案,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最终,法院依据当时的离婚判决书,强制执行林某财产,小林也收到了迟来的抚养费。 “‘法援护苗’不仅帮我们要回了抚养费,也让我们这些单亲家庭感受到了法治的温暖。”沈女士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以来,南平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精准聚焦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以专项活动为抓手,推动援助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靠前”转变,深入开展“蒲公英在闽北”“安心行动”“法援护苗”“法援惠民生”等专项活动60余次,并针对中小学校园、综治中心等法律服务需求集中的场所,嵌入标准化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让群众在家门口、用工地就能找到“法律驿站”。 针对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法律援助申请,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最大限度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全年办理特定群体法律援助案件1087件。 此外,南平市健全“法律援助+支持起诉”机制,协同有关部门“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以健全机制链条保障困难群体的维权程序顺畅,今年以来已累计向检察部门移交70余起困难群体维权案件,让法律援助既有“温度”也有“力度”。 优化服务机制 今年1月,在松溪县务工的吴师傅等52名农民工被福建某家具公司拖欠批灰、泥水、木工等装修工种工资,老板也“失联”了。无奈之下,他们集体来到松溪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窗口工作人员立即开启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迅速受理了吴师傅等人的援助申请,并指派律师承办此案。 承办此案的律师第一时间指导吴师傅等人向公司补开加盖公章的班组工资确认表,夯实关键证据后立即提起诉讼。同时,考虑到岁末年初农民工盼薪过年的特殊需求,松溪县法律援助中心主动对接仲裁机构、法院,全力推动案件高效办理。仅1个月,法院便作出判决。后续通过协助申请强制执行,松溪县法律援助中心成功为52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80余万元。 为守护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南平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不断优化专项服务机制,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农民工、困难职工追索劳动报酬和工伤待遇的案件,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优化涉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小微矛盾“先调后援、援调对接”解纷机制,形成“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仲裁+法律援助”“诉讼+法律援助”的多层级办理模式——针对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讨薪案件,积极引导农民工通过和解、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快速化解矛盾纠纷;对复杂或调解无果的案件,及时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帮助农民工群体维权。 强化跨省协作 2024年9月,建阳区的李女士在自驾前往福州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伤,赔偿款一直没有着落。因无力承担跨市维权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李女士来到建阳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建阳区法律援助中心收到申请后,立即与福州市闽侯县法律援助中心对接,积极帮助李女士收集交通事故赔偿证据,代为上传援助申请材料。最终,在两地法律援助机构协作下,李女士成功获得法律援助,由援助律师帮助其处理后续交通事故赔偿事宜。 为让法律援助服务更便捷、更高效,南平市持续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全域受理机制,建立“收件机构+受理机构”双主体负责制,针对省域内的法律援助申请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今年以来,南平市法援机构累计办理异地受理案件37件,解决了群众“异地办事跑断腿”的问题。 在跨省协作方面,南平市法援机构不断延伸服务链条,签订《浙皖闽赣四省边际法律援助协作协议》,深化法律援助案件协办、材料流转等跨区域协作机制。同时,依托四省政务服务App的便利功能,打通跨省法律援助申请的线上通道,切实为跨省务工群体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援助服务从“区域覆盖”迈向“全域协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