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经纬
13 4/13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学校门前的平安守望
· 让“最具幸福感城市”平安底色愈发鲜亮
· 成都青羊:织密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平安网”
· 用户去世了,账号怎么办

学校门前的平安守望

( 2025-10-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本报记者 杨傲多

  10月10日早晨七点半,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东坡北一路,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A区门口渐渐热闹起来。红色警戒线准时拉起,分隔出学生家长的步行区与机动车道。人群中,李女士已站在校门口——这是她作为家长志愿者参与“护学岗”的第八年。
  “刘校长早!”孩子们陆续到校,刘校长一边回应,一边关注着周围情况。“A区75个班,B区54个班,两个校区共6600多名学生。每个孩子背后是两到四位家长,全区近一半人口与学校相关,我们的责任很重。”刘校长对前来采访的《法治日报》记者说。
  这份责任,李女士感同身受。她望着校门口那棵粗了一圈的梧桐树,画面浮现在眼前:老大从这里毕业,老二已上五年级。梧桐树年轮增长,教学楼外墙翻新,不变的是每个上学日早晨七点半到八点半之间,校门口流动的秩序与温暖。
  2018年A区刚启用时,校门口车辆乱停、电动车穿行,孩子在车流中穿行,安全堪忧。李女士那时就想:“能做点什么让这里更安全?”
  转机很快出现。在公安、教育等多部门指导与支持下,学校建立起“护学岗”制度。交警、治保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家长志愿者等组建了“护学岗”队伍,于上下学时段专人值守,协同维持秩序。李女士第一时间报名,一坚持就是八年。
  “李姐,今天下雨,多注意。”戴红袖标的钟老师走过来提醒道。他是学校派驻校门口的“安全员”,负责协调校门口的安全事务。
  一名小男孩走来:“老师,我今天参加比赛!”
  “真棒!妈妈呢?”
  “她把车停路口了,让我自己走过来,说有老师在,很安全。”
  钟老师牵起他的手,交给几步外的保安王队长,孩子顺利入校。
  “这周我值早班,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安保设备,包括一键报警系统——希望永远用不上。”王队长微笑着说,“我在这儿八年了,每天看着孩子们平安进出校门,感觉特别好。”
  路口中央,交警小王手势利落:“轿车即停即走,不要逗留!”“电动车请走非机动车道!”几年前,这里没有临时停车区,接送车辆随意停靠,常导致整条路堵塞。经学校与交警部门多次沟通,制定了上下学时段临时停车方案,设即停即走区,交通秩序显著改善。
  治安巡逻摩托车也准时出现,队员下车沿校门巡视,排查隐患……不同岗位的守护者,在晨光中织就一张无形的安全网。
  “我亲身体会到,‘一校一岗’不只是一项制度,更是许多人用心构建的守护体系。”李女士感慨,“参与其中,和仅仅被保护,感受完全不同,这份参与感和成就感无可替代。”
  八年来,她见证了“一校一岗”从仅有交警偶尔指挥,发展为家校社多方联动;从简单疏导交通,拓展至全方位守护;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排查隐患。
  更让李女士欣慰的是家长意识的转变:随意停车少了,即停即走多了;横穿马路少了,走人行道多了;抢行争道少了,主动礼让多了。“有序、有规则,才有真正的安全。”
  八点半,上课铃即将响起,校门口渐归宁静。一位骑电动滑板车的家长正要离开,被交警小王拦下耐心劝导;钟老师走来,与交警小王握手互道“辛苦”;李女士整理好志愿者马甲,准备下午再次集结。
  “下午见!”简单的告别,承载的是日复一日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青羊区自2019年试点“护学岗”以来,持续联合区文明办、区道安办及交警四分局推进文明交通宣传与治堵。2023年,根据全区秋季开学交通安全提升要求,进一步健全护学队伍。目前,全区177所学校设177个护学岗,每日投入警力、综治队员302人,网格员、教师、社区及家长志愿者600余人。“护学岗”设立以来,全区校园周边安全事故实现零发生。
  雨滴落在老梧桐树上,枝叶轻摇,与校门口的监控摄像头一同见证着多年如一日的守护。每一个清晨,孩子平安入校;每一个黄昏,他们快乐归家——这正是李女士和所有守护者最大的自豪。
漫画/高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