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调研
|
|
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方位的综合发展,必须坚持全局观念、系统思维。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锚定“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一体抓实“三个管理”(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以专业化、一体化、规范化、智能化“四化”建设,作为破解发展卡点瓶颈的具体抓手,推动宁波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 一、大力加强专业化建设 检察机关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专业化在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起着支撑作用。要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强化政治能力培养、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坚持业务为本,形成重视业务、狠抓业务的浓厚氛围,着力建设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 以案为师。常言道,神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同样要靠案子“喂”出来。我们将加强“三个管理”要求贯穿履职办案各方面各环节,向办案要战斗力,通过一案一总结、一案一提升,促使检察人员掌握办案规律。深入开展“百庭观摩、百案评审、百佳文书”活动,引领全体检察干警把多办案、办好案当作“磨刀石”,在实践锤炼中不断成长、走向优秀。 以赛促学。坚持以实战实训强内功,常态化组织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健全“师傅带徒弟”的导师制,为每名年轻干部配备一名资深检察官作为导师,全力培养高质效履职的“能工”“巧匠”。 以训提能。坚持把培训作为干警最大的福利,制定重点业务培训班次三年计划,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心组织年轻干部培训班、综合素能提升班等班次。持续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系统重塑,加强法治观念、实务素养、行政能力等综合培训,筑牢干警成长基石。 二、持续推进一体化建设 我国宪法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一体化是检察机关的鲜明特征,是检察机关上下领导关系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质效的重要路径。为确保一体化得到有效落实,我们明确三方面内容。 在定位上,一体化是推进检察工作协同高效发展的需要,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法律监督能力不足的重要方法。当前,检察工作面临日益复杂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通过一体化打破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更强大的工作合力。 在目标上,深化打造“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一体化检察模式,完善上下一体、内部融合、综合业务协同的各项工作机制,不仅全市两级院要全面一体,各领域各条线也要实现协同一体发展,使有限的检察资源更好用于服务大局、服务监督办案。 在机制上,积极探索、准确把握检察工作规律,整合数据资源建立一体化平台,进一步完善支撑保障机制,实现集中管理和共建共享,释放一体化最大效能。如检察侦查部与民事检察部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融合式办案团队,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全面强化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建设是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规范化不仅仅指办案规范化,而是每一项检察工作都要规范化,目的是确保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全面推进业务、队伍、管理制度体系构建。 构建全域标准体系。对现有工作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做法进行总结,同时充分吸收借鉴各单位各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的规范体系。如出台《办文办会操作指南》,为办文办会提供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规范指引。 分领域分重点推进。将标准制度分为管案、管人、管事三个类别,明确重点领域和重点内容,由牵头部门统筹推进,确保工作规范高效。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的意见》,通过探索案件质量评查案件化办理机制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强化评查结果应用,促进规范司法。 定期评估动态优化。标准制度出台后,定期对标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不仅评估各项工作是否严格按照标准制度执行,也评估标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与实际不符或有更优解决方案的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对症下药,不断对已有的标准制度进行优化。 四、不断深化智能化建设 遵循“全院、全员、全面、全程”全域理念,以“好用、管用、实用”为评价标准,推进全域数字检察建设,推动实现检察工作全方位、立体式数智化转型。 坚持立足全局。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物联网等技术应用,通过数智化路径实现对检察工作的整体赋能。借力数智化改革促进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驱动人员理念重塑、组织架构重组、司法资源重整、业务流程重造、制度机制重构,逐步实现检察履职方式革命性重塑。 注重系统集成。依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和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两平台一中心一端+一体化”数字检察框架,强化在用系统、在建系统和待建系统共性服务资源统筹,推进“案、人、事、物”4大类14个场景应用迭代完善和综合集成,实现政治、业务、队伍、管理“一网运行、一网通办、一网赋能、一网运维”。 突出实战实效。根据部门提出的实际需求谋划开展项目建设,以赋能决策、赋能办案、赋能办公、赋能服务。如由宁波市检察机关自主研发的“DeepSeek+刑事执行检察辅助平台”,运用AI算法识别法律文书瑕疵,辅助人工复核,有效提升了案件办理质效。 专业化、一体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专业化是支撑,一体化是保障,规范化是基础,智能化是引擎,四者相互依存、协同作用,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专业化、一体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遵循检察工作规律,久久为功,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稳步推进,确保真正管用实用、发挥实效。

|
|
“四化”建设提升检察工作水平
|
|
|
|
( 2025-09-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
|
|
何小华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 |
|
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方位的综合发展,必须坚持全局观念、系统思维。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锚定“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一体抓实“三个管理”(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以专业化、一体化、规范化、智能化“四化”建设,作为破解发展卡点瓶颈的具体抓手,推动宁波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 一、大力加强专业化建设 检察机关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专业化在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起着支撑作用。要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强化政治能力培养、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坚持业务为本,形成重视业务、狠抓业务的浓厚氛围,着力建设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 以案为师。常言道,神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同样要靠案子“喂”出来。我们将加强“三个管理”要求贯穿履职办案各方面各环节,向办案要战斗力,通过一案一总结、一案一提升,促使检察人员掌握办案规律。深入开展“百庭观摩、百案评审、百佳文书”活动,引领全体检察干警把多办案、办好案当作“磨刀石”,在实践锤炼中不断成长、走向优秀。 以赛促学。坚持以实战实训强内功,常态化组织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健全“师傅带徒弟”的导师制,为每名年轻干部配备一名资深检察官作为导师,全力培养高质效履职的“能工”“巧匠”。 以训提能。坚持把培训作为干警最大的福利,制定重点业务培训班次三年计划,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心组织年轻干部培训班、综合素能提升班等班次。持续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系统重塑,加强法治观念、实务素养、行政能力等综合培训,筑牢干警成长基石。 二、持续推进一体化建设 我国宪法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一体化是检察机关的鲜明特征,是检察机关上下领导关系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质效的重要路径。为确保一体化得到有效落实,我们明确三方面内容。 在定位上,一体化是推进检察工作协同高效发展的需要,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法律监督能力不足的重要方法。当前,检察工作面临日益复杂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通过一体化打破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更强大的工作合力。 在目标上,深化打造“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一体化检察模式,完善上下一体、内部融合、综合业务协同的各项工作机制,不仅全市两级院要全面一体,各领域各条线也要实现协同一体发展,使有限的检察资源更好用于服务大局、服务监督办案。 在机制上,积极探索、准确把握检察工作规律,整合数据资源建立一体化平台,进一步完善支撑保障机制,实现集中管理和共建共享,释放一体化最大效能。如检察侦查部与民事检察部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融合式办案团队,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全面强化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建设是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规范化不仅仅指办案规范化,而是每一项检察工作都要规范化,目的是确保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全面推进业务、队伍、管理制度体系构建。 构建全域标准体系。对现有工作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做法进行总结,同时充分吸收借鉴各单位各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的规范体系。如出台《办文办会操作指南》,为办文办会提供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规范指引。 分领域分重点推进。将标准制度分为管案、管人、管事三个类别,明确重点领域和重点内容,由牵头部门统筹推进,确保工作规范高效。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的意见》,通过探索案件质量评查案件化办理机制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强化评查结果应用,促进规范司法。 定期评估动态优化。标准制度出台后,定期对标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不仅评估各项工作是否严格按照标准制度执行,也评估标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与实际不符或有更优解决方案的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对症下药,不断对已有的标准制度进行优化。 四、不断深化智能化建设 遵循“全院、全员、全面、全程”全域理念,以“好用、管用、实用”为评价标准,推进全域数字检察建设,推动实现检察工作全方位、立体式数智化转型。 坚持立足全局。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物联网等技术应用,通过数智化路径实现对检察工作的整体赋能。借力数智化改革促进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驱动人员理念重塑、组织架构重组、司法资源重整、业务流程重造、制度机制重构,逐步实现检察履职方式革命性重塑。 注重系统集成。依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和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两平台一中心一端+一体化”数字检察框架,强化在用系统、在建系统和待建系统共性服务资源统筹,推进“案、人、事、物”4大类14个场景应用迭代完善和综合集成,实现政治、业务、队伍、管理“一网运行、一网通办、一网赋能、一网运维”。 突出实战实效。根据部门提出的实际需求谋划开展项目建设,以赋能决策、赋能办案、赋能办公、赋能服务。如由宁波市检察机关自主研发的“DeepSeek+刑事执行检察辅助平台”,运用AI算法识别法律文书瑕疵,辅助人工复核,有效提升了案件办理质效。 专业化、一体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专业化是支撑,一体化是保障,规范化是基础,智能化是引擎,四者相互依存、协同作用,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专业化、一体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遵循检察工作规律,久久为功,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稳步推进,确保真正管用实用、发挥实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