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经纬
9 8/9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露天早市搬“新家”了
· 将“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
· 杭州:新时代超大城市平安建设之路
· 从接到线索至案款到账仅用了118分钟

杭州:新时代超大城市平安建设之路

( 2025-09-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吕佳慧

  平安,是一座城市最厚重的底色。
  从G20杭州峰会到亚运会成功举办,从跨入互联网经济迅速腾飞到“六小龙”横空出世掀起东方创新浪潮,从实现市、县两级“一星平安金鼎”全覆盖到连续18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浙江杭州扛起省会城市的担当,始终在探索新时代超大城市的平安建设之路上奋勇前行。
  近年来,杭州以纵深推进“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和“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为抓手,守正创新、实干争先,全力以赴打造“安全有序、治理高效、人民满意”的“大城善治”新范式,把平安建设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闯出了一条新时代超大城市平安建设新路子。
2023年以来
群防群治织密平安网络

  7月末的傍晚,《法治日报》记者走进杭州市萧山区育才东苑社区看到二年级小学生夏语徽头戴小红帽,身穿印有“萧山红领”字样的红马甲,同一群平安志愿者在小区里巡逻。
  如今,从青少年到老人、从居民到党员干部,24.5万余名“萧山红领”遍布全区,成为基层治理的得力助手。
  萧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颜丽介绍,全区群防群治力量统一命名为“萧山红领”,多年来,这支队伍如同星星之火,汇聚成守护城市平安的强大力量。
  “我加入‘萧山红领’好多年了,每次有活动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萧山区城厢街道居民、“萧山红领”队员方大爷今年已经74岁,说起话来仍中气十足。
  在城厢街道俊良社区,群众自发参与平安巡防工作已成为和散步、锻炼身体一样日常的事。
  “我们致力于打造熟人社会,挖掘有情怀的热心群众加入红领队伍,大家一起逛马路聊天,不知不觉就熟络了。”俊良社区书记章旖莉笑着说。
  俊良社区居民小李是个20多岁的姑娘,因性格叛逆与家人发生矛盾。章旖莉了解后,劝说她加入社区工作。如今,小李和母亲、姥姥一家三代都是红领队员,小李还掌握一门美甲手艺,时常自发为社区居民开展便民服务。
  与老龄人口较多的俊良社区不同,崇化社区内聚集大量年轻人和新萧山人,这股新力量在社区带动下积极参与平安志愿服务,整治解决小区内停车乱、电瓶车“飞线”充电、邻里矛盾纠纷等问题。
  孙伟是萧山区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在2023年亚运会期间,他以“萧山红领”身份积极参与赛事保障、社区平安护航活动。“作为一名党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孙伟说。
  “萧山红领”是杭州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护航平安建设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2023年以来,杭州积极探索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打造“群防群治”品牌,发动社区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化解矛盾,通过居民互助、警民联动,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平安网络。
  拱墅区“武林大妈”、钱塘区“钱塘湾嫂”……杭州各地纷纷打造群防群治金名片,有效夯实群众基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4年以来
抓源促治擦亮平安底色

  今年8月初,一面鲜红的锦旗被送至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小脑+手脚”警网协同六分中心岗亭。
  原来,不久前,贾女士因朋友失联向六分中心队员求助,在队员的陪同和协助沟通下找到了安然无恙的朋友。这场历时2个小时的“寻人记”最终以温暖的结局收场。
  “虚惊一场,真的感谢你们一直帮我找人!”贾女士十分感激,特地定制锦旗送到岗亭表达谢意。
  这是杭州基层警网协同工作的一个缩影。“群众事无小事”,今年以来,下沙街道“小脑+手脚”警网协同六分中心已累计处置非警务类警情4715件。
  深化警源治理,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题中之义,是推动矛盾纠纷事前预防源头化解的重要抓手。杭州持续优化“小脑+手脚”基层治理体系,191个镇街综治指挥中心如智慧之脑,指挥26.1万“手脚”力量协同作战,去年,警网协同体系分流处置非警务事项22万起,非警务分流率52.13%,化解率达92.5%。
  2024年以来,杭州市创新实施以警源、访源、诉源为重点的“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着力构建“全域防控、全量监测、全链化解、全息闭环”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体系。
  日前,在杭州市西湖区商会调解中心的调解室,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在法官远程指导、律师调解员现场调解等多方协同下画上了圆满句号。
  当事人张总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次调解给我最大的体验就是高效方便,又快又省心!”
  这源于杭州市西湖区工商联在西湖区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浙江省首个以市场化解纷机制运作的商会调解中心。
  中心吸纳西湖区2家知名律所律师作为调解员入驻,并配备专职庭务主任,形成“庭务主任主导+律师调解员调解+法院法官指导”工作模式,有效将解纷端口前移,促进商事纠纷及时高效化解。2024年,共调解商事纠纷1727件,为企业节省纠纷解决成本超200万元。
  “案件积压久了容易激化矛盾,通过市场化解纷,在以和为贵的引导下慢慢化解矛盾,能够促进社会和谐。”西湖区工商联主席章靖忠说。
  殷莉菁是入驻中心的一名律师调解员,她对记者说:“如今做了律师调解员,学会了以更柔和的方式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锻炼。”
2025年以来
规范建设绘就平安画卷

  今年7月22日上午9点,杭州市余杭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已经热闹起来,群众有序取号、排队等待办事。
  一楼敞亮整洁的办事大厅里,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19个服务窗口一体化整齐排布,二楼还设有50个功能室和7个服务窗口,整个中心形成“一站式接待、一窗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格局,确保群众“办得了事、办得成事”。
  余杭率先实践区—镇街—村(社)—重点“余安”共治区域四级综治工作体系建设,做强镇街综治中心,广泛吸纳社会调解力量,构建起多方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几天前,杭州一企业代表王先生将一面锦旗送到余杭区瓶窑镇综治中心,以此感谢工作人员帮助其成功化解工程尾款纠纷。
  今年6月,瓶窑镇综治中心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攻坚行动,针对历史疑难纠纷逐案分析、逐案化解,这起工程尾款纠纷便是在此次攻坚行动中经过5轮多方调解成功解决的。
  在杭州市临平区乔司街道综治中心,一块实时跳动着数据的电子大屏格外醒目,二楼一间间调解工作室各具特色,打通了“调—仲—诉—督”全链条。
  作为全国首批乡镇级综治中心,乔司街道综治中心创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法治兜底”机制,进一步护航平安临平建设。
  2025年,杭州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终结在区县”。今年以来,全市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超27.29万人次,受理化解矛盾纠纷14.14万件,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率达到92.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