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经纬
9 8/9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露天早市搬“新家”了
· 将“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
· 杭州:新时代超大城市平安建设之路
· 从接到线索至案款到账仅用了118分钟

露天早市搬“新家”了

( 2025-09-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吕佳慧

  8月29日清晨6点30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居民黄阿姨拎上菜篮子,下楼前往转塘农贸市场买菜。
  黄阿姨今年79岁,操着一口转塘本地的“杭普”,笑容和蔼可亲。从1982年起,黄阿姨便随家人住在了这里。
  镇村合并、厂房改造、美院进驻……几十年来,黄阿姨默默见证了转塘街道的变迁,这里,也成了黄阿姨的第二故乡。
  《法治日报》记者与黄阿姨一边闲聊,一边跟着她的脚步经过了一个十字路口。这里空空荡荡,十分安静,车辆、行人有序来往,构成了一幅城市清晨的简笔画。
  时间还早,车流量相对较小,但身着荧光绿制服的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西湖大队转塘中队民警已站在路口认真执勤,指挥着来往车辆。
  黄阿姨打开了“话匣子”:“之前啊,这里是个特别热闹的早市,卖什么的都有,水产、蔬果、炒货、活禽……经常是鸡毛、鸭毛满天飞,污水横流,垃圾被扔得到处都是,再加上人又多,哎哟,大早上4点多就吵得不行了!”
  热闹的早市背后,带来的不仅有环境污染,同样也衍生出菜农因占道经营导致的乱停车、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那些沿街店铺的老板啊,看到别人摆摊,他们索性也把东西摆到路上去,你多摆一尺,他就要多摆一寸,相互谁也不让谁,把路给堵得死死的,你说,是不是很让人头疼!”回想起过去那段时光,黄阿姨无奈地摇了摇头。
  摊位越摆越占道,垃圾越来越多,被堵塞的来往车辆喇叭按个不停,早市越来越吵……
  在日复一日的嘈杂与污染中,“烟火气”渐渐变了味。住在附近的居民不堪其扰,纷纷向街道办进行反映和投诉。
  “街道办很重视这一问题,交警部门还启动了圆桌会,把各部门叫到一起商量,很快就开始整治了!”黄阿姨说。
  黄阿姨所说的“圆桌会”,是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创新建立的“交通治理圆桌会”机制。
  杭州公安交管部门以“共治警务”突破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难点,由交警牵头、镇街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让民生堵点在“接地气、聚民力、集民智”的协商中冰雪消融,将交通治理“单打独斗”变为“攥指成拳”。
  说话间,路过沿街一个卖水果的店铺,老板正和伙计一起,把果箱搬到门口,箱子排列整整齐齐,丝毫没有占道。
  “王老板,早啊。”黄阿姨熟络地跟他打招呼。
  王老板听到声音,冲她点点头:“黄大娘,早早早。”
  “现在没有占道经营,路都比以前好走了。”黄阿姨笑起来。
  王老板一听,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以前总想着别人不遵守规则,那我也不遵守了,大家暗暗较劲,比谁把摊子摆得更远。”
  现在的王老板早已转变了想法,不但不再跟邻家商铺“较劲”,反而变得更加自觉,甚至做起了大家的监督员,主动呼吁不要占道经营。
  据王老板回忆,三个月前,还是早市正热之时,他收到一封给居民和商家的信,这封信由街道工作人员逐户发放并当场详细解读。
  “街道考虑到实际情况,给了一周的时间让我们进行自我整治。”王老板说,那时候,城管执法人员还上门帮忙一起来收拾摊位,让他十分感动,打心眼里信任和支持他们。
  “我是有经营执照的合法商家,怎么能和那些无证摊贩一样做占道经营这样违法的事情呢?他们开展整治,其实也是在为我们兜底呀!”于是,王老板豁然开朗,率先将店铺收拾好,这也带动了其他沿街店铺商家。
  除了温情劝导,在转塘街道牵头下,城管、交警、市场监管、派出所、社区等联合成立了一支百人执法队,从凌晨至深夜,24小时轮流值班,针对那些始终还在抢占经营、污染环境、乱停车的无证摊贩进行规范引导、严格执法。
  转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许航是此次整治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烟火气固然重要,但不能建立在扰民、占道的基础上,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王老板与黄阿姨闲聊间,有个拿着相机的年轻小姑娘走过来问道:“我是一名探店博主,想问问这里的早市怎么关掉啦?”
  黄阿姨笑着回复:“早就关掉啦,姑娘,现在大部分摊贩都搬到旁边的农贸市场里去了,有‘新家’了!那里现在更漂亮,更有烟火气!不信,你去看看!”
漫画/李晓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