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文化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一个都不能少
· 警察“抢”手机
· 我的“6S”调解心经
· 蝶恋花
· 假如我是一缕风
· 走访
· 瓜豆架下的岁月

走访

( 2025-08-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 季宏林
  
  骄阳似火,蝉鸣激越。在逶迤的山路上,何根友头戴草帽,进村入户,走访群众,若不是他身上汗渍渍的警服,活脱脱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多年的派出所工作经历,让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做群众工作更是不含糊。如今,他虽转岗到了机关,但那份真挚的警民情谊却难以忘怀。正因为如此,局长才看中了他,对他语重心长地说:“老何,新华乡矛盾纠纷多,这次让你带队,要全面开展排查化解工作,还乡村一片安宁。”
  接受任务后,何根友二话不说,第二天就带上几件洗换衣服,和他的队友直奔驻地。这是一个偏僻的山乡,虽说民风淳朴,但邻里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特别是宅基地之类的问题处理起来十分棘手。在详细了解村情后,他每天起早贪黑,一户不落地走访,直到一旁的村干部喊累了,才结束一天的工作。一次,他们来到一个小山村,由于人口迁移外出,如今仅剩半山腰一户人家,身旁的村干部说:“就这么一户,也没什么矛盾,省得爬山了。”何根友却不这么认为,他一本正经地说:“宁落一村,不落一户。”说罢,他抬腿继续往前走,村干部没办法,只好跟着他气喘吁吁地上山。
  何根友确实有两把刷子,每到一个村他就会迅速打开局面,而工作队里的新警们却常吃“闭门羹”,所以常常请教师父老何。“根据对方年龄、性别主动打招呼,45岁以下的叫大哥、大姐,60岁以下的叫叔叔、阿姨,60岁以上的叫爷爷、奶奶,距离感瞬间拉近……”何根友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徒弟们听后连连点头。何根友是个有心人,每到一户,他都仔细观察,如果墙上有奖状或字画之类的,他就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唠起,然后很自然地切入正题,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掌握户主的家庭信息,以及与邻里的相处情况。他还善于察言观色,从家庭卫生、主人神色等细节中,判断出主人家庭是否和睦,或者与他人有无纠纷,为后续化解工作赢得主动。
  小事不小看,件件尽心办。何根友就认这个理。赵某与四邻关系失和,经常因琐事拨打110或12345投诉,连地方政府和派出所的劝导也听不进去,大伙儿避之不及。何根友知道后,就与其促膝交谈,几个小时过后,方才弄清了缘由。原来,赵某是个爱面子的人,他反映的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因而心生不满,屡屡投诉。解铃还须系铃人。何根友从中斡旋,与镇干部一道上门做工作,循循善诱,赵某心中的“梗”终于化解了,当场表示以后不再为此报警或投诉。
  最棘手的莫过于宅基地纠纷,但何根友处理起来却有一套,总能让人家心悦诚服。谢家与邻居张家因宅基地问题闹矛盾,遂在院外马路边垒上一圈护墙石,给张家的出行带来不便,因此两家的矛盾更加激化,最后发展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何根友得知后,先后到谢、张两家走访,给他们讲六尺巷的故事,分析占道堆石的风险隐患,经过连续两天的耐心调解,多年的积怨终于化解,谢家当场移走了护墙石。“谢谢何警官,真的让你费心了,我们是搬不走的邻居,今后会和睦相处。”谢、张两家主人握手言和,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个夏天,何根友走遍了新华乡,脚上的鞋子磨破了,皮肤晒得更黑了,但他心里却暖融融的,因为他收获了许多真诚的笑容,也感受到了乡村的新气象。接下来,他将与队员们奔赴下一个乡镇,继续他们的走访之路。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市公安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