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8/9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小单元守护大平安”治理效能持续彰显
· 让群众在每一起警情处置中都有获得感
· 莆田边检科技守护东南能源大动脉
· 关注·智慧司法
· 新疆电力推进配网微应用群基础作业应用上线
· 邳州土山镇努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 陇西法院黄芪法庭创新机制护航中医药产业发展

让群众在每一起警情处置中都有获得感
十堰公安织密监督网促执法更规范

( 2025-08-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 本报通讯员 赵伟
  
  “被人以收废铁名义诈骗5万元。”近日,徐先生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接报案分中心自助接报警机上录入了上述报警内容。
  警情转至十堰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民警随即与徐先生联系,查明:其支付定金后,对方未履行合同,亦不退定金。
  十堰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协调张湾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依法处警。经民警释法说理,被举报人当天退还定金。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围绕“让群众在每一起警情处置中都有获得感”目标,十堰公安机关近年来从接处警入手,全流程、全要素重构执法监督体系,形成“集中接受、闭环管理、全程监督、阳光执法”的接报案新模式,实现门市警情“颗粒归仓”,案件应接尽接、应立尽立,全力提升执法办案质量。
重构警情处置“神经中枢”
  几周前,在十堰市公安局茅箭区分局朝阳路派出所接报案专区,市民李女士正使用自助报警终端反映邻里纠纷。李女士对着屏幕说出诉求后,系统自动转换成文字记录,刷身份证确认身份的瞬间,报警单已同步推送至十堰市公安局110系统和执法办案平台。
  “以前来派出所报案要填好几张表,现在刷脸就能搞定,还能实时查进度。”李女士边展示手机上收到的受理短信边说。
  这场变革背后,是十堰公安对传统警务模式的重构。
  针对如何做好警情全量收集、汇聚、研判,十堰市公安局派遣工作专班先后赴7个省市区考察。十堰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宋嵘听取考察汇报后,牵头组织相关人员细化改革举措。
  在湖北省公安厅指导下,十堰市公安局确定以警情“颗粒归仓”和落实警情“八研”为建设思路:警情无论通过电话、上门还是自助终端报警均统一采录至接处警系统,专门团队对每起警情加强研判,有效支撑打防管控工作。
  2024年9月13日,十堰启动“全市一个110接警台”(即“一市一台”)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并在全省首批完成建设任务。
  “过去,郧阳区的报警电话要先经分局转接,现在市公安局110加强了接处警监督,可直接调度派出所和路面巡逻警力,平均响应时间缩短40%。”十堰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大队负责人赵毅指着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介绍。
  目前,十堰已形成覆盖全市131个派出所、15个交警大队、4个街面警务站、63个“1、3、5”快反小组的一体化指挥网络。
  十堰还在全市公安机关信访接待场所、派出所接处警大厅建设接报案专区。截至今年7月,全市共完成两个市级接报案中心、11个县级接报案中心和131个派出所接报案专区建设,各接报案场所共接受群众上门报警6798起,均依法完成处警工作。
  据统计,十堰市接报案终端运行以来,已登记非110警情934起,门市警情均实现“接警有记录、处置有跟踪、结果可追溯”。
  这种全量归集模式让警情数据成为“活教材”。
  今年1月,十堰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通过分析外卖被盗警情的时空分布规律,向辖区派出所发出《执法提示》,建议联合外卖平台加强车辆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后,同类警情相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拧紧执法办案“安全阀”
  5月1日,王先生报警称:电动自行车被盗。
  警情转至属地派出所。民警处警后,派出所反馈“系当事人遗忘停车地点”。
  次日,十堰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执法监督管理大队民警复盘时发现,派出所处警记录未体现现场勘查细节,遂将该警情纳入“存在有案不立嫌疑”类别进行监督,并迅速回访报警人王先生。
  “民警帮我找了3个小时,确实是我记错了停放地点,最后在商场地下车库找到了车。”王先生说,派出所民警又是走访又是查监控,很负责。
  王先生的肯定答复让监督民警松了口气,但仍要求派出所补充完善工作记录。
  这种“较真”态度,正是十堰公安扣紧执法“第一粒扣子”的生动写照。
  “群众报警后是否及时处理,直接关系到法治公信力。”在十堰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这句话被醒目地挂在墙上。
  每天9时,监督民警准时开启警情巡查工作,通过调阅接处警录音、执法记录仪视频、电话回访报警人等方式,对前24小时的刑事类、行政类警情“过筛子”。
  十堰市公安局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专门设立执法监督管理大队,围绕警情、案件、人员、财物、卷宗、场所六大执法要素,对全市全量警情、全量案件开展常态化监督。
  “我们实行‘每天朝九晚五+每周七天’工作制,早上预警问题,晚上核查整改,节假日不打烊。”十堰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鲍隆林展示着实时更新的执法问题整改台账,每一条记录都标注着发现时间、整改措施和复查结果。
  2024年以来,十堰市公安局执法监督管理大队发布日报364期,整改执法问题14.4万个。
打通执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多亏公安及时纠正,公司账户解冻后顺利拿到了订单。”某汽车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对十堰公安赞不绝口。
  在十堰市公安机关去年开展的规范涉企执法行动中,监督部门发现该企业因合同纠纷被异地公安机关冻结账户,立即启动跨区域协调机制,避免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
  这场专项行动对2023年以来办理的447起涉企刑事案件、1283起行政案件进行全面“体检”,通过交叉评查、提级评查等方式,重点整治“远洋捕捞”式执法、过度采取强制措施等问题。
  案件评查,是十堰市公安机关主动发现执法问题的措施之一。
  “我们先后组织开展涉访、涉民生小案、涉企、涉毒等专项案件评查,通过评查一起案件整治一类问题、形成一个闭环、防范一类风险。”十堰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潘玉斐说。
  十堰市公安局坚持将信访工作转化为执法规范的“试金石”,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与县市区公安局领导捆绑包案,对重点信访事项实行“日推进、周通报”。
  今年以来,十堰公安机关已化解疑难信访事项23件。
  “在每周发布的信访通报中,不仅有案件办理情况,更有从信访问题中提炼的执法建议,如‘加强经济纠纷警情的法律释明’‘规范涉企案件强制措施适用’等,推动执法短板精准整改。”十堰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李鹏说。
  针对信访反映集中的“久拖不决”问题,十堰公安开展刑事案件清理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取保候审超半年案件办结率达93.43%。
  湖北公安执法公开平台显示,今年以来,十堰市警情处理满意率持续保持9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