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窗口
|
|
□ 本报记者 梁平妮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赵书伟 程伟 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大海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个刚成立不久的人大代表服务点——烟台市人大代表曲学松基层为民律师服务点,深受社区群众喜爱。 7月1日下午,《法治日报》记者在该人大代表服务点看到,服务点一室多能,既是人大代表联络点,又是律师调解室。进入屋内,门口休息区有几位居民等着咨询,里侧值班律师的办公桌前,69岁的居民贾先生正诉说着自己的烦心事。 “这笔款已经执行了1万元了,剩下的我不知道怎么弄了?” “要积极寻找财产线索……” 在贾先生与值班律师纪红运、马美静的谈话中,记者得知,贾先生有一笔款已经进行到执行阶段,目前已要回1万元,剩下的钱不知道该如何要回,遂来到服务点求助。两位律师帮助他分析问题,并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为其“支招”。 “这个人大代表服务点真挺好,老百姓免费咨询,律师服务态度好,而且人家学法律的懂得多,听人家说完咱心里都亮堂了。”贾先生直言。 记者了解到,烟台市人大代表曲学松基层为民律师服务点是烟台市首个专门在社区设立的人大代表服务点,由烟台市人大代表、山东鑫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曲学松和市人大代表、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共同发起,是在烟台市人大常委会、芝罘区人大常委会和大海阳社区多方协作下为人大代表搭建的为民服务平台,旨在将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谈起该人大代表服务点的“前世今生”,冷晓燕说:“年初参加市人代会的时候,听到人大报告提出今年要推动分行业、分领域、分群体打造一批特色代表联络站,我就琢磨着,怎么能和社区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而作为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市人大代表,曲学松始终在思考“如何让法律离群众更近”,在烟台市政务服务大厅人大代表工作室“坐班履职”时,他经常会听到群众关于“不懂法、用法难”的诉求。今年1月烟台市人代会期间,曲学松和冷晓燕聊起各自想法时“一拍即合”,此后两人多次就如何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的问题进行沟通探讨,最终达成了合作共识。 5月28日,烟台市人大代表曲学松基层为民律师服务点正式揭牌成立,冷晓燕、曲学松共同签订了共建协议书。 曲学松告诉记者,服务点针对社区居民的生活实际,量身定制了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律师服务4张服务清单,涉及帮助起草审核修订自治组织章程、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举办法治讲座、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13个项目,每月的19日,由他本人带队为社区群众面对面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每周二安排律师事务所的2名律师到服务点值班,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市人大有要求,群众有需要,我们代表就要积极行动起来,要不然对不起这个身份和责任。”曲学松说,服务点的成立只是开始,接下来要扎实开展驻点服务,并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切实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为建设法治化、服务化社区贡献人大代表力量。 “服务点建成后备受居民喜爱,一到值班的日子,居民都过来排队咨询。而且,这个服务点不仅仅服务社区的群众,辖区内的商铺经营者、社区外的居民也会来咨询。”冷晓燕说。 据了解,截至7月14日,人大代表服务点已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279次(含电话咨询),调解纠纷58起,开展普法讲座3次,受众457人。 “服务点的成立是烟台市人大常委会拓展延伸人大代表联络站覆盖领域与内容,推动代表走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也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深度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以人大之力、代表之力助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具体体现。”烟台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王晓东告诉记者,下一步,将以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室)为主阵地,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熟悉基层情况、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切实增强联络站(点、室)的凝聚力、影响力、服务力,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将其打造成集民意表达、协商民主、代表履职、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载体平台。 图① 社区群众在人大代表服务点等待咨询。 图② 曲学松(右)在人大代表服务点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

|
|
“听人家说完咱心里都亮堂了”
|
社区人大代表服务点让群众不再“用法难”
|
|
|
( 2025-07-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