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8/13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持续增强生态环境协同共治合力
· 三部门部署开展2025食品提质扩需工作
· 市场监管总局推进优化质量融资增信工作
· 金融监管总局强化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
· 图片新闻
· 张家口建立“燕赵山海·公益检察”研学基地
· 山西监狱系统构建年轻民警培育体系
· 伊犁检察运用科技手段守护绿水青山
· 南京浦口书写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篇章
· 图片新闻

南京浦口书写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篇章

( 2025-06-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马胜伟 雷婷婷

  自2015年公益诉讼检察试点以来,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深化“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模式,深耕独特地域特色,通过推动生态修复、法治教育、科研监测、公益诉讼调查等功能深度融合,初步实现从“个案办理”向“系统治理”、从“事后追责”向“前端预防”,推动形成“惩治—修复—预防”的保护闭环,书写了公益诉讼检察守护生态环境的新篇章。
  “南京绿肺,江北明珠”,坐落在浦口境内的百里老山,是江苏省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拥有陆生生物物种占全省47.66%,素有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之称。
  2019年,老山深处发生“猎捕幼獐案”,嫌疑人猎杀4只獐子幼崽。獐子,别名河麂,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江苏环境科学监测机构监测统计,原本老山森林公园偷猎点区域范围内野生獐子只有14只,4只幼獐被猎杀后,剩下10只都是中老年群体——猎杀给獐子种群带来的是毁灭性伤害。
  “办理此类涉野生动物案件,生物多样性损失怎么算?谁来修复?”浦口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李昱霖说,为解决精准量化生态损害难题,当时浦口区检察院在全市首次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引入生物多样性损害司法鉴定,确认4只幼獐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为16万余元,并据此提出赔偿诉求。
  案件办结后,浦口区检察院没有止步于个案,他们联合生态环境局、老山林场等12家单位,在老山成立“生态公益保护联盟”。从獐子栖息地保护到野生植物专项治理,从制定生物多样性修复方案到开展生态修复研讨会,检察机关以法治力量推动生态治理系统化,形成了“司法鉴定—损害评估—修复监督”全链条保护模式。
  2020年,浦口区检察院与南京市人民检察院通过“刑事起诉+民事公益诉讼”一体履职,办理了王某非法采矿案,老山联盟成员单位协同修复受损山体2万多平方米,让老山再展“新颜”,该案入选最高法指导性案例、最高检督促整治非法采矿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据了解,近3年来,浦口区检察院办理污染环境、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犯罪38件58人,立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16件,追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200余万元。
  “截至目前,老山已经记录的物种多达2083种,中华虎凤蝶、仙八色鸫等生态名片种群不断扩大,生物家底愈发丰富了,这是对浦口区检察机关守护生态绿的最好诠释。”浦口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倩园介绍说。
  “山色如黛,江流似练”,浦口区南临长江,北枕苏皖交界处的滁河。因一起跨省污染案,浦口区检察院曾陷入“僵局”——嫌疑人跨省运输、贮存危险废物,取证难、协调修复被污染的土地更难。
  “当时我们迫切需要打破‘各扫门前雪’的困局。”参与办案的检察官助理周鑫记忆犹新,2021年,浦口区检察院办理的首例危险废物跨省污染异地修复公益诉讼案件,嫌疑人在南京市浦口辖区内非法收购废机油运至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造成周边土壤污染。
  “修复污染土地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可以提,但跨省修复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周鑫说。为确保环境污染修复方案的可行性,浦口区检察院多次联合南谯区检察院以及南谯区生态环境分局到现场查看,历时半年多,最后确定由南谯区检察院委托南谯区生态环境分局对污染地开展异地修复评估,成功保障了公益诉讼目的的实现。
  从“单打独斗”到“全域共治”,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促成了苏皖两省三地七家检察机关滁河流域司法协作机制的建立。5年来,这一机制不断升级:开展入侵物种联合整治,建立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明党参跨区域保护网络,举办滁河流域司法协作交流现场会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