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民法典与生态环境法典协同互动双向赋能
· 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实践
· 新疆修法全方位构筑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 从水利工程师到灵魂工程师
· 第一部国务院组织法

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实践

( 2025-04-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李高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甘肃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按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快进键”,紧扣职责定位,积极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实践。
  2023年3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率先作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的决定》。每年召开交流推进会,总结推广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和代表履职好故事。与兰州大学合作成立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中心,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融合。通过搭好平台、建好机制、开好会议、立好法规、搞好监督、做好决定、实化代表工作、强化“四个机关”建设等措施,着力发展充满烟火气、群众家门口的民主,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
扩大群众有序参与
  建实民意吸纳平台。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独角戏”和“个人秀”,而是人民群众的“大舞台”和“大合唱”。为了汇集民意,不断加强“智慧人大”建设,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多层次搭建百姓身边的直通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认真分析研究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合理的吸收到立法和监督工作中来,该转办“一府一委两院”办理的及时转办,对不能采纳的通过一定形式反馈情况并说明理由,保证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建立智慧立法平台。建设地方立法辅助系统、备案审查信息平台、立法联系点网络服务平台、规范性文件数据库等,立法全过程公开征集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全领域全方位实现公民有序参与。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建立省、市两级基层立法联系点200多个。
  建好预算监督平台。加强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拓宽人大代表、计划预算咨询专家和社会公众参与预算监督渠道,组织代表有序参与预算编制审查、财经委员会初步审查、代表大会审查,促进提高预算执行水平和效果。
  建强代表履职平台。完善以学习培训、联系群众、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反映群众意见、协助解决问题、依法履职尽责为主要内容的代表履职平台,服务引导代表更好发挥作用。规范代表家站建设,充分发挥常态化、机制化联系群众、征询意见等作用。
强化良法善治保障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主导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做到以民为本、立法为民。
  一是为公众参与立法提供法制保障。制定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办法,在全国率先以法规形式对公众参与立法活动作出全面规范,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立法工作各环节全过程,使立法工作更接地气、更具特色。仅2024年就利用各类“民意直通车”,围绕24件法律法规征集意见建议1290多条、采纳280多条。
  二是在高质量立法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修订地方立法条例,在省级人大层面创制性出台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工作办法,规范论证、评估、审议、协商等程序,严把立项、起草、合法性审核、人大专委会初审、法制委统一审议“五关”,推进高质量立法。
  三是吸纳民意惠民生。坚持针对问题立法、与时俱进修法,以“小切口”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近几年针对经济发展滞后、民生短板较多等实际,根据省情民意,制定全国首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和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管理条例,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养老服务等110件法规,审查批准市政管理、历史文化保护等119件市州法规,为改革发展筑牢法治基石。
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完善监督流程。制定加强和谐有效监督工作规定,完善监督工作系统流程,健全沟通协调、监督调研、报告审议、整改反馈的全链条模式。
  坚持开门监督。以“代表建议中提出来、群众意见中喊出来、调查研究中理出来”为源头活水,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监督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时,通过信访、调研、咨询、调查等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对监督事项的意见,用“人大声音”回应人民关切,让人大监督成为最具有广泛民意的监督。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制定备案审查条例,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在全国首创法规、规章动态清理办法和巡回指导审查方式,坚决纠正问题文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使宪法性监督制度落到实处。
注重发挥代表作用
  代表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决定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质效。甘肃省各级人大坚持把代表工作作为基础支撑,明职责、定规范、优服务,发挥好主体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组织机构。组建“专业型+功能型”代表小组,代表家站全省实现乡镇(街道)和中心村全覆盖。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代表通过走访、座谈、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推动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问题,丰富和发展老百姓可感可及的民主实践。二是持续优化民主监督机制。实行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代表审议监督制度,推行“民事直说”工作法,促进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三是不断完善全过程听取群众意见制度。按照“做到真联系、取得真效果”的要求,扩大“两个联系”覆盖面,提高代表对人大工作的参与度,推广“代表进社区”“统一接待日”等做法,推进代表联系群众网格化管理,把中央的声音传达下去,把群众的心声反映上来。四是创新代表履职方式。开展特色主题实践活动,构建“实体+网上”立体式履职机制,图文并茂地展示履职信息达万余条。每年组织三级人大、四级代表联动开展“千名代表调研视察千项工程行动”,累计协调解决问题500多个,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本报记者朱宁宁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