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调研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提升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水平
· 积极培育红土圣地公安好作风
· 把定分止争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 以高质效履职做实依法平等保护

以高质效履职做实依法平等保护

( 2025-04-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钟瑞友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检察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需要精准做实依法平等保护,高质效开展检察履职,努力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做实依法保护,不断筑牢法治根基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营造能够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其中,依法保护民营经济是前提。
  明晰法律政策界限。对于涉民营企业案件,检察机关应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原则,系统准确把握法律政策规定内容的界限,特别是要注意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加强检察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既不越俎代庖,更不缺位失职,依法为民营企业发展护航。
  持续深化法律监督。准确把握民营经济需求之变、效率之变,立足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全方位强化对涉民营企业案件的法律监督,依法监督纠正涉民企“挂案”、违法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财产刑执行不当等行为,加强对企业的产权保护。推进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涉企问题法律研判能力、释法说理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全面加强执法监督。强化对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要重点关注研判损害民营企业权益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查封等执法乱象,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趋利性执法司法等情形,切实强化研究和监督。健全与行政执法机关的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执法行为,深入推动规范执法。
  二、落实平等保护,释放司法普惠价值
  平等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法治原则,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贯彻好平等保护理念,才能实现公平正义价值。
  平等对待无差别。平等保护不同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检察机关对民营企业应坚持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平等、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平等、法律保护和法律服务平等,不区分国有和民营、企业规模大小、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同等保护、同等对待,做好政策、资源的托举,促进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宽严相济显温度。对于涉民营企业案件,检察机关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犯罪性质、情节、危害后果以及企业经营状况、社会贡献等因素,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切实防止片面注重“严”或者片面强调“宽”的倾向。通过硬举措和暖方法相结合,时时传递司法的人文关怀,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助企纾困解难题。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在服务民营企业供给上递进一层,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要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难题,倾听企业诉求和心声,深挖案件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完善法律服务长效机制,从根源上帮助各类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加强对企业家的刑事法律培训,引导企业家时刻绷紧守法之弦。
  三、夯实融合保护,赋能民营经济发展
  融合保护是依法保护与平等保护的一体发力,是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依法与平等相统一。检察机关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依法平等保护”理念,做到“依法”与“平等”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树牢担当之志,提升作为之能,提升检察融合履职能力,实现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要合力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改革与法治相统一。把握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以法治助力提信心、稳预期、促发展。检察机关通过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各类犯罪、保护企业创新成果等方式,为民营经济改革创新大局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要加强对新业态领域前沿问题的研究,提升民营企业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进而不断汇聚新质生产力势能,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
  治标与固本相统一。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从源头着力、向治本深化,以前移涉民营企业的服务端口、化解信访矛盾等为切入点,从“小切口”解决企业面临的“大问题”。对于在检察履职中发现的民营企业治理问题,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积极发送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检察白皮书、风险提示函等,纵深推动行业治理,实现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以改促治。
  四、厚实精准保护,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融合做实依法平等保护的基础上,务求更加精准高效,以精准保护为企业赋能,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精准滴灌。用好长周期、广视角的方法论智慧,探索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的“检执联动”,研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更精准的检察服务民营企业模式。注重建立服务民营企业绿色通道,做实特色化、精品化、个性化。如金华市人民检察院主动融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市县两级院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检察工作联络站,精准助企解决法律问题。
  坚持因企施策。找准检察职能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结合点,以点带面为企业提供“辐射式”服务,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积极为民营企业“把脉、处方、调理、健体”,得其法、收其效。如金华市人民检察院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开展影视、纺织、药材等特色产业领域保护,为区域营商环境建设增效赋能。
  坚持多元共护。持续完善与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联席会议、案件共商、普法联动等机制,在法律适用、政策运用等方面增进共识,同题共答求优解,凝聚保护民营企业“最大公约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