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社会
|
|
□ 本报记者 赵颖 文/图
在新疆的校园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育人实践,用心培育“石榴籽”,推动校园盛放“团结花”。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的梨香小学,有来自12个民族的3300余名学生。 “铃……”随着大课间铃声响起,学生从教学楼鱼贯而出,到操场列队集合。 “大课间时长为40分钟,安排太极拳、抖空竹、广播操、花样跳绳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在练出好体格的同时,能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梨香小学校长刘敏说。 学生赵梓瀚的10米长卷书法习作正在学校展出,这让他颇感自豪,“我练习书法已有两年,我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在基础课程之外,学校还开设了书法、蜡染、水墨画、葫芦丝等30余个特色社团课程,在启迪心智、浸润涵养、陶冶情操中滋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 “各民族学生教学同步、语言同学、课间同乐、用餐同桌、节日同庆,有效促进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全体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梨香小学党支部书记李君说。 “咚!咚!咚!”9月23日,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操场上,百余位头系白羊肚手巾、腰扎红腰带的学生,表演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安塞腰鼓。 在腰鼓队成员帕热·吐迪玉苏甫看来,安塞腰鼓不仅是一个乐器,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要勇于面对困难、直面挑战,只有拼搏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植文化自信的沃土。建校21年来,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大力推行国学教育,采取表演情景剧、诵读经典事迹、制作传统手工等方式,开展诗文诵经典、戏曲进校园等多项活动,把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学校以国家通用语言授课,就是要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融合,引导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说。 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第七中学,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注重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技强校。紧扣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精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课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里‘活’起来。”温宿县第七中学校长魏福胜说。 “起步,走!”操场上,由中学生组成的国旗护卫队在国旗下集结,他们动作整齐划一,步伐铿锵,气势如虹。队长艾科热木·吐尔迪自豪地说:“护卫国旗,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穿上这身礼服我深感骄傲,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在2024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中夺冠的艾力西尔·吾买尔,就是从温宿县第七中学走出去的。魏福胜说,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因材施教、通专结合、科教融合等理念,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长期以来,新疆各学校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

|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实践
|
|
|
|
( 2024-10-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
|
9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表演安塞腰鼓。
|
|
□ 本报记者 赵颖 文/图
在新疆的校园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育人实践,用心培育“石榴籽”,推动校园盛放“团结花”。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的梨香小学,有来自12个民族的3300余名学生。 “铃……”随着大课间铃声响起,学生从教学楼鱼贯而出,到操场列队集合。 “大课间时长为40分钟,安排太极拳、抖空竹、广播操、花样跳绳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在练出好体格的同时,能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梨香小学校长刘敏说。 学生赵梓瀚的10米长卷书法习作正在学校展出,这让他颇感自豪,“我练习书法已有两年,我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在基础课程之外,学校还开设了书法、蜡染、水墨画、葫芦丝等30余个特色社团课程,在启迪心智、浸润涵养、陶冶情操中滋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 “各民族学生教学同步、语言同学、课间同乐、用餐同桌、节日同庆,有效促进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全体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梨香小学党支部书记李君说。 “咚!咚!咚!”9月23日,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操场上,百余位头系白羊肚手巾、腰扎红腰带的学生,表演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安塞腰鼓。 在腰鼓队成员帕热·吐迪玉苏甫看来,安塞腰鼓不仅是一个乐器,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要勇于面对困难、直面挑战,只有拼搏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植文化自信的沃土。建校21年来,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大力推行国学教育,采取表演情景剧、诵读经典事迹、制作传统手工等方式,开展诗文诵经典、戏曲进校园等多项活动,把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学校以国家通用语言授课,就是要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融合,引导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说。 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第七中学,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注重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技强校。紧扣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精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课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里‘活’起来。”温宿县第七中学校长魏福胜说。 “起步,走!”操场上,由中学生组成的国旗护卫队在国旗下集结,他们动作整齐划一,步伐铿锵,气势如虹。队长艾科热木·吐尔迪自豪地说:“护卫国旗,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穿上这身礼服我深感骄傲,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在2024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中夺冠的艾力西尔·吾买尔,就是从温宿县第七中学走出去的。魏福胜说,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因材施教、通专结合、科教融合等理念,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长期以来,新疆各学校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