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身影
8 4/8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詹晓强:让旅客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安心
· 田用军:高墙内打开心灵枷锁播撒希望种子
· 陈海洲:渔民身边的好法官

田用军:高墙内打开心灵枷锁播撒希望种子

( 2024-09-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①
  ②
  □ 本报记者   战海峰
  □ 本报通讯员 胡佳
  
  “罪犯并非无可救药。用心、用情、用爱去感召,顽石也会开花。”这是田用军的“管教信条”——作为重庆市永川监狱严管监区首批民警,田用军见证了监区的发展,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成长:从普通民警到严管分队警长,从教导员再到如今的监区长。
  监区教育在变,职务头衔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承诺。田用军用16年坚守兑现了当年在监区成立誓师大会上的承诺:一定好好干。
心的呼唤
  一年间,罪犯钱某第3次被送来严管,原因又是“拒不参加习艺劳动”。
  田用军觉得蹊跷,钱某在严管期间训练态度端正,但为何回到监区就出问题?而且还是最简单的习艺劳动?
  “没心情,不想学。”面对谈心,钱某情绪低落。
  “你有减刑机会,不想争取吗?家人还在等你呐。”田用军继续开导。
  “我没有家人,没得盼头。”钱某情绪变得躁动,随即转入沉默。钱某是河南人,1999年只身来渝,入狱后从无亲人探视。
  面对钱某的抵触和沉默,田用军没有放弃,他反复查看询问笔录,又联系当年办案民警,再辗转找到同案犯……原来,当年钱某怀疑妻子出轨而离婚,但家人却很反对,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终因交友不慎走上犯罪道路。
  症结虽然找到了,但要打开心结还很难。“找到亲人,是破题关键。”于是,田用军联系了钱某老家镇司法所,司法所了解情况后提供了钱某家村里电话。数十个电话后,田用军联系到钱某三哥。但对方却不认这个弟弟,“十几年了,连爸妈去世也找不着他。就当他死了吧”。
  田用军没有放弃,一方面继续劝说,一方面请村干部做工作,终于说服钱家三位兄长来渝探视,并安排好了行程和旅店。
  在监狱会见厅,四兄弟隔着玻璃窗痛哭流涕。疏远了十几年的亲情,在这一刻重续。被点燃的,还有钱某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钱家兄弟拉着田用军的手说:“谢谢田警官,你对我们钱家有恩。”
爱的救赎
  “黄幺姑,你看谁来了。”在花田村,村支书一嗓子,把年近花甲的黄幺姑从屋里叫了出来。田用军快步上前,递上了手中的牛奶、大米、菜油和学习用品。
  “哎呀,田警官又来看我们,快请坐。”黄幺姑赶紧提来长木凳,请田用军和村支书坐下,又端来茶水和花生米。身后,跟出来3个小女孩和1个男娃娃。
  黄幺姑是改嫁到花田村的,继子蒋某3年前犯罪入狱,现在监狱接受改造,留下4个年幼孩子交由老两口抚养。
  “现在生活怎么样?”田用军抱过小男孩,一边关切地问黄幺姑。
  “上次你们来,帮忙协调政府给4个娃娃办了低保,现在每月有1000多元生活补贴了。”黄幺姑扳着手指道,“加上老头子在广州打工,每月还能寄点钱回来,我们生活基本没问题了。”
  “小蒋改造很积极,他知道家里情况,一直在争取减刑。他也很感谢你这个没有血缘的母亲,帮他拉扯孩子。”田用军一边说着一边翻出手机里蒋某给家人和儿女录的视频。
  听见爸爸声音,儿子欢快地拍起手:“爸爸,爸爸。”3个姐姐也红着眼眶迅速围过来……
  “照张全家福吧,我带回去,让小蒋好好看看。”
  随着快门的“咔嚓”声,美好瞬间定格,成为蒋某救赎路上不竭的动力。
新的起点
  2022年,永川监狱从茶山迁入新址,监区场地大了不少,田用军的脑洞也大了不少。
  “你们看,这些树最初也是不起眼的小苗,但只要不放弃施肥浇水,总有开花结果的一天。”田用军把教育场所搬到室外,在林荫道下向一众罪犯娓娓道来,“人也一样,不管过去犯了多大的错,只要决心改正,就一定会有希望。”他让每个罪犯种下一棵苗或一株花,通过“护苗成长”植树改造活动实践,将“浸润式教育”融入教育转化过程,形成“严管与关怀并重”的特色教育改造理念。“这些树,不仅要种在监区地里,更要种进罪犯心底。”田用军说。
  近3年来,田用军摸排具有暴力、报复、自杀倾向的罪犯77人,查出并整改安全隐患159起,成功教育转化危险顽固罪犯81名,转化率达100%。
  16年,时光如梭。如今,依然奋斗在严管监区一线的“元老级”民警田用军,随着一波波新人不断补充到严管监区,他时常分享着自己的管理经验:“归根结底就一句话,打开罪犯心灵枷锁,才能将希望的种子播撒进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向阳而生。”

  图① 田用军组织罪犯参与“护苗成长”植树改造活动。
  图② 田用军对罪犯开展个别教育。
重庆市永川监狱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