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筑牢非遗保护传承的四梁八柱
· 人大代表建言黄河保护助力江河安澜
· 非遗要“送进学校”更要“种在学校”

人大代表建言黄河保护助力江河安澜

( 2024-06-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6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在甘肃兰州召开座谈会,听取五级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对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的意见建议。
  兰州市人大代表、兰州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梁维雄说,在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方面,兰州还存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治理修复压力大、基础设施建设欠缺较多等短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补齐。
  梁维雄建议,水务等相关部门强化日常水生态环境监管,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抓手,全面落实水生态环境问题巡查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重点区域、流域巡查检查,有效巩固落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工作机制。强化敏感时段水环境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健全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流域联动共治的工作合力。
  兰州市西固区人大代表、西固区河口镇党委书记富军在工作中注意到,基层在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方面还存在群众意识有待提高、多方协同仍然不够、执法力量存在不足等问题。
  富军建议,从专业人员、编制、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向乡镇进行倾斜。同时,建议上级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责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进一步下沉工作力量,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和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全面提升监管水平。
  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孙旭伟认为,甘肃省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应关注三方面问题:从保护现状看,局部地区存在陷入“生态陷阱”的风险;从保护对象看,已由单一的环境要素转向综合的生态要素;从监管支撑看,监测评估等技术支撑还存在短板。
  针对上述问题,孙旭伟提出相应建议:深化思想认识,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科学、系统地引导生态恢复和修复工程实施;加强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建设和科技支撑。
  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程玉菲说,甘肃省黄河流域横跨青藏高原东延、陇中高原和黄土高原,气候类型多样、地貌地形特征差异显著、区域社会经济及产业布局特征明显、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为此,建议持续重视和加强黄河上游甘肃段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水源涵养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生态恢复、水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程玉菲还建议,进一步促进地方水行政执法队伍依法履职、提升效能,大力推进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实现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为推动水事稳定、江河安澜和水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保障。
  执法检查组表示,将认真梳理大家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并与有关部门一起研究解决,共同为依法推动黄河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