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筑牢非遗保护传承的四梁八柱
· 人大代表建言黄河保护助力江河安澜
· 非遗要“送进学校”更要“种在学校”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全国人大常委会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在甘检查侧记

( 2024-06-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6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甘肃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检查黄河保护法实施情况。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文/图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的刘家峡大坝附近,碧绿的黄河与浑浊的洮河在这里交汇,形成了“泾渭分明”的界线,呈现出“半江碧水半江浑”的奇特景观——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组6月4日在刘家峡水库检查时看到的场景。
  “我们严格贯彻黄河保护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严格落实林长制和河湖长制,下功夫解决水土流失这一最大难题,坚持系统治理,确保一河绿水出临夏。”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相关负责人在向检查组汇报时说。
  临夏对黄河保护的不断深化,是甘肃省加强黄河生态保护工作的缩影。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强调,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提高贯彻黄河保护法的政治站位,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用法治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6月3日至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甘肃检查黄河保护法实施情况。《法治日报》记者一路随行,记录检查中的点点滴滴。
要坚决扛好上游责任
  6月3日下午,检查组在兰州召开甘肃省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工作汇报会。
  2023年,甘肃省黄河流域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9年下降30%、54%;2023年,甘肃省黄河流域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2.68%,高出黄河流域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在黄河保护法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甘肃在法律普及、制度建设、严格执法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表示,甘肃要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黄河保护法贯彻实施和防沙治沙工作,坚决扛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工作汇报会结束后,执法检查组又召开座谈会,听取五级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
  “执法力量存在不足,建议加强基层力量配备。”“监测评估等技术支撑存在短板,建议加强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建设和科技支撑。”……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有效实施黄河保护法,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
  “大家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我们将认真研究这些建议,充分吸收到执法检查报告中,推动相关问题得到解决,维护法律权威。”执法检查组副组长、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于忠福说。
保障黄河流域水安全
  6月4日上午,检查组来到兰州望河亭。站在由废旧泵站改造的望河亭上眺望,黄河之滨壮美景象尽收眼底。
  望河亭在改造之前,是兰铁泵站废弃的泵房。兰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黄河综合治理工程中,兰州市将废旧泵站改造为观景亭,连通滨河漫步道和人行道,方便游人出行,避免了大拆大建对河床和堤防基础扰动,也给黄河兰州段生态治理保护和废弃建筑物的改造利用提供了新模式。
  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污染重点减排项目,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
  “污水处理厂每天的污水处理量有多少?能达到几级标准?”有执法检查组成员问道。
  “2023年4月11日,老厂区污水全部切换入新厂区,新建项目全面运行,日处理量约22万吨,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有关负责人回应说。
  6月4日下午,检查组来到刘家峡水电站检查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建设情况。
  位于黄河中上游的刘家峡水电站,是我国自行勘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管理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在西北电网中承担着发电、调峰、调频和调压任务,兼有防洪、防凌、灌溉、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
  “我们严格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全面推进春季百日安全攻坚行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重点工作,不断强化防汛大发电、迎峰度夏、重要保电任务等工作的组织落实,全力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刘家峡水电站有关负责人说,刘家峡水电站将继续做好设备运维管理、应急管理等工作,全力以赴保障黄河流域水安全。
在沙漠南缘筑起绿色屏障
  6月5日,检查组来到白银市检查黄河保护法实施情况。
  白银因矿设企、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素以“铜城”闻名遐迩。
  “白银作为老工业城市,是如何处理工业废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布小林问。
  白银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汇报说,白银近年来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持续加大对有色、化工、能源、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工厂处理的废水如果达不到标准,不准排放。”
  6月5日上午,检查组来到白银市白银区王岘镇吊地沟,检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河湖长制落实得怎么样?协调机制有没有建立起来?”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黄艳询问。
  “我们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责任,加强与周边县市的协调配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白银市白银区副区长罗继刚汇报。
  站在白银区水川镇黄河湿地的一处高地俯瞰,可见黄河两岸绿树成荫,宛如一幅奇美画卷。
  “在开展绿化工作时,你们提出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这是按照什么标准实施的?”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蒋云钟问。
  “白银区位于黄河上游中段,境内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我们充分考虑用水指标、管道系统等各个因素,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工作。”白银区副区长吴爱民汇报。
  当黄河流到白银市景泰县境内时,一部分黄河水不再滚滚东流,而是跃上700多米的高山,流向绵延数百里的山间平川——景泰川。实现这一壮举的,是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以下简称景电工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景电工程累计向灌区供水166亿立方米,解决了灌区近60万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难题,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作出积极贡献。”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党委副书记彭维恩汇报。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6月6日上午,武威市迎来了一场难得的降雨。
  “像今天这样的降雨,在武威可不多见。目前来看,今天的降水量至少有10毫米。”武威市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说。
  武威的年均降水量为262.9毫米,蒸发量却达2043毫米,是我国荒漠化、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武威一直把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6月7日上午,执法检查组召开座谈会,听取武威市政府汇报黄河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
  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压减高耗水作物,推广滴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250万亩以上;严格高耗水项目审批核准,引导企业开展节水工艺改造;加快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再生水利用率79.9%……武威市市长马秀兰介绍说,武威全面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持续强化节水措施,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执法检查组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措施,鼓励、推广使用先进节水技术,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有效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