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身影
|
|
□ 本报记者 王莹 □ 本报通讯员 刘娇佑 40岁的年纪,18年的法院一线办案经历,9年奋斗在执行一线,创下年办理238件案件纪录……虽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但这一组数据却展示了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副庭长邓群生对法治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更诠释了一名新时代执行法官的担当与作为。 “执行是通往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亦是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的关键一环。”邓群生坦言,干执行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执行岗位上,他始终用心用情用力去办好每一件小案、每一件大案、每一件难案,认真对待每一个当事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初心。 办好小案,铁腕柔情护民生 2021年3月,工人杨某在某置业公司承建的漳州某工程工地上作业,在使用圆盘手电锯切割模板时不慎割伤右大腿,当即被送往漳州某医院治疗,2022年2月被认定为工伤。 因工伤待遇等问题无法协商一致,杨某申请了劳动仲裁。经裁决,某置业公司需向杨某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医疗费、护理费等共计1.8万余元。裁决生效后,该公司迟迟未主动履行。 由于公司住所地在三明市区,杨某需要到三明中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杨某人身在漳州,因伤行动不便,便打电话向三明中院执行服务中心咨询,后通过邮寄材料的方式立案。 承办该案的正是邓群生。收到案件后,他立即启动了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执行措施,迅速与被执行人某置业公司取得联系,并向公司负责人释法明理,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几番沟通后,负责人将执行款全部汇入法院账户,邓群生第一时间将该笔执行款发放给杨某。至此,该起工伤保险争议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执行案件无大小,群众利益无小事。”邓群生说,执行工作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无论是百万元还是几千元甚至几百元,承载的是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真切期待,让每一个小案件办出好效果,才能温暖大民生。 办好大案,铁杵磨针促双赢 2015年,三明某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因经营不善和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烂尾”和大量房屋无法交付。后金融机构、建设工程公司、民间借贷债权人、劳动者先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数约计150余件,诉讼标的额高达2亿元……对邓群生来说,这是他碰到的比较重大的案子了。 “越是复杂的案件,越不能简单地就案办案,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研判,制定正确的处理方案,尽力实现多方共赢的结果。”邓群生思路清晰,带领执行团队连夜加班,制定了“争取主动、分步实施、总体盘活”的工作方案。邓群生提取公司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款2000多万元作为新增配套融资,用于项目复工续建,同时促成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司给予买受人办理按揭贷款,促进资金回笼,盘活不良资产。 在争取抵押权人的理解和支持后,法院通过“活查封”方式为165个前期购房户办理了产权登记,切实解决了购房户“闹心事”,后通过以房冲抵工程款的方式实现债权,并优先用于支付劳动者工资。 竣工时间延后8年之久的楼盘终于交付,公司无法验收交房、购房者无法办证、拖欠工程款及劳务工资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多方当事人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邓群生改变传统执行工作方法,实行繁简分流、分段集约工作机制,推行执行行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挂图作战,指标责任细化到个人,用铁杵磨针的毅力和耐心办结了一批历时久、影响大的老案积案,成为力克执行难的典型案例。 办好难案,铁肩担当保稳定 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里,一面印有“攻坚克难、伸张正义”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了邓群生手中。年近古稀的苏某专程从香港赶到三明中院,表达对执行法官尽心履职的感谢之情。 2019年2月,三明中院以某服饰公司时任总经理赖某未履行保管职责导致查封财产被非法处置为由,裁定赖某赔偿香港某公司损失45万余元及相应利息。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因某服饰公司已停业多年,非法处置的财产价值无法评估、没有其他可供执行财产等原因,执行难度较大,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生效的法律文书,必须得到执行。”难度再大,邓群生也没有放弃案件的执行。他加大强制执行力度,通过运用财产查控、悬赏举报、拘留、追究拒执罪等多种强制措施,多管齐下,对被执行人和第三人形成强大的威慑,督促其主动履行赔偿义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案件终于迎来了转机。迫于法院压力,赖某认识到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严重后果,通过其亲属全额付清了因非法处置查封财产造成的损失,该案赔偿款本金及利息74万余元全部执行到位,案件得以圆满化解。 邓群生白天带领团队成员外出执行,开展一系列集中执行行动,夜晚整理执行卷宗、排查未结积案、制定结案计划,攻克了一批难啃的“骨头案”。3年来,他带领执行团队结案1112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1.6亿元。
图为邓群生(右一)到辖区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解答法律问题。 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供图
|
|
邓群生:以毅力和耐心执结每一起案件
|
|
|
|
( 2024-06-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
|
□ 本报记者 王莹 □ 本报通讯员 刘娇佑 40岁的年纪,18年的法院一线办案经历,9年奋斗在执行一线,创下年办理238件案件纪录……虽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但这一组数据却展示了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副庭长邓群生对法治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更诠释了一名新时代执行法官的担当与作为。 “执行是通往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亦是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的关键一环。”邓群生坦言,干执行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执行岗位上,他始终用心用情用力去办好每一件小案、每一件大案、每一件难案,认真对待每一个当事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初心。 办好小案,铁腕柔情护民生 2021年3月,工人杨某在某置业公司承建的漳州某工程工地上作业,在使用圆盘手电锯切割模板时不慎割伤右大腿,当即被送往漳州某医院治疗,2022年2月被认定为工伤。 因工伤待遇等问题无法协商一致,杨某申请了劳动仲裁。经裁决,某置业公司需向杨某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医疗费、护理费等共计1.8万余元。裁决生效后,该公司迟迟未主动履行。 由于公司住所地在三明市区,杨某需要到三明中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杨某人身在漳州,因伤行动不便,便打电话向三明中院执行服务中心咨询,后通过邮寄材料的方式立案。 承办该案的正是邓群生。收到案件后,他立即启动了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执行措施,迅速与被执行人某置业公司取得联系,并向公司负责人释法明理,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几番沟通后,负责人将执行款全部汇入法院账户,邓群生第一时间将该笔执行款发放给杨某。至此,该起工伤保险争议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执行案件无大小,群众利益无小事。”邓群生说,执行工作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无论是百万元还是几千元甚至几百元,承载的是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真切期待,让每一个小案件办出好效果,才能温暖大民生。 办好大案,铁杵磨针促双赢 2015年,三明某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因经营不善和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烂尾”和大量房屋无法交付。后金融机构、建设工程公司、民间借贷债权人、劳动者先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数约计150余件,诉讼标的额高达2亿元……对邓群生来说,这是他碰到的比较重大的案子了。 “越是复杂的案件,越不能简单地就案办案,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研判,制定正确的处理方案,尽力实现多方共赢的结果。”邓群生思路清晰,带领执行团队连夜加班,制定了“争取主动、分步实施、总体盘活”的工作方案。邓群生提取公司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款2000多万元作为新增配套融资,用于项目复工续建,同时促成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司给予买受人办理按揭贷款,促进资金回笼,盘活不良资产。 在争取抵押权人的理解和支持后,法院通过“活查封”方式为165个前期购房户办理了产权登记,切实解决了购房户“闹心事”,后通过以房冲抵工程款的方式实现债权,并优先用于支付劳动者工资。 竣工时间延后8年之久的楼盘终于交付,公司无法验收交房、购房者无法办证、拖欠工程款及劳务工资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多方当事人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邓群生改变传统执行工作方法,实行繁简分流、分段集约工作机制,推行执行行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挂图作战,指标责任细化到个人,用铁杵磨针的毅力和耐心办结了一批历时久、影响大的老案积案,成为力克执行难的典型案例。 办好难案,铁肩担当保稳定 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里,一面印有“攻坚克难、伸张正义”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了邓群生手中。年近古稀的苏某专程从香港赶到三明中院,表达对执行法官尽心履职的感谢之情。 2019年2月,三明中院以某服饰公司时任总经理赖某未履行保管职责导致查封财产被非法处置为由,裁定赖某赔偿香港某公司损失45万余元及相应利息。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因某服饰公司已停业多年,非法处置的财产价值无法评估、没有其他可供执行财产等原因,执行难度较大,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生效的法律文书,必须得到执行。”难度再大,邓群生也没有放弃案件的执行。他加大强制执行力度,通过运用财产查控、悬赏举报、拘留、追究拒执罪等多种强制措施,多管齐下,对被执行人和第三人形成强大的威慑,督促其主动履行赔偿义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案件终于迎来了转机。迫于法院压力,赖某认识到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严重后果,通过其亲属全额付清了因非法处置查封财产造成的损失,该案赔偿款本金及利息74万余元全部执行到位,案件得以圆满化解。 邓群生白天带领团队成员外出执行,开展一系列集中执行行动,夜晚整理执行卷宗、排查未结积案、制定结案计划,攻克了一批难啃的“骨头案”。3年来,他带领执行团队结案1112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1.6亿元。
图为邓群生(右一)到辖区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解答法律问题。 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供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