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身影
8 4/8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孙兴阳:如知心老友般巧解百姓纠纷
· 柯光明:“没有焐不热的心”
· 寇斌:
驻村三年依然选择留下
· 邓群生:以毅力和耐心执结每一起案件

柯光明:“没有焐不热的心”

( 2024-06-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图为柯光明在实地调查走访。   大冶市信访局供图
  □ 本报记者 刘欢
  
  “没有焐不热的心,只有尽不到的情。信访工作就是要用真情实意,去融化信访人心头的冰。”这是湖北省大冶市信访局局长柯光明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信访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每天遇到的是群众的急难愁盼,信访局局长更是“坐在火山口”的岗位。柯光明迎难而上,始终坚持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实打实为群众办事。
  担任大冶市信访局局长两年来,柯光明接待来访群众235批424人次,到乡镇、街道和部门实地督办信访事项231次,主持召开信访问题协调会243次,包案解决重点信访事项146件。
  信访积案是信访工作的难点痛点。
  “信访积案都是一天天拖出来的,只要回到原点、找准症结,还是有解的、能解的,关键是要用心用情用力,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柯光明坚信事在人为。他积极推动完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坚持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建立延期交房司法前置调解、国家救助和司法救助衔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协作等机制,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化解了一大批政策性、群体性信访问题以及“钉子案”“骨头案”。
  今年春节前夕,柯光明协调解决欠薪信访事项63件,涉及人员2271人,涉及欠薪金额4066万元。其中,原大冶市属国有企业职工陈某树在出差期间发生意外,导致身体大面积烧伤,陈某树因工伤补偿问题上访近30年。“他的诉求确实是有道理的。”经柯光明多方走访调查,摸清问题症结所在,10余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最终依法解决这起历史遗留问题。
  为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柯光明探索建立信访“码上行”工作法,把投诉渠道送到群众家门口,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和“135”快办机制,努力减少矛盾上行。2023年,大冶市涉诉事项进入信访渠道总量同比下降18%,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98.3%,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稳定。
  2023年9月,大冶市投资6000余万元的市级矛调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如何构建“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化解”服务体系,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又成为摆在柯光明面前一大难题。柯光明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大冶市矛调中心信访法治化运行实施方案》,全面规范接待、登记、受理、转送、办理、督办、结案等各个环节,健全完善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多元化解、跟踪落实、首办负责等工作机制,实现信访接待、受理、转送、调解、督办、结案闭环管理。
  柯光明积极探索建立“一站式”访调机制,推动17家市直部门以常驻、轮驻、点驻的方式进驻信访接待大厅,6家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进驻中心集中办公,依托矛调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民情通、110报警等平台,及时全量收集研判处理访情、警情、诉情、舆情。
  据悉,大冶市信访局定期组织包案领导、调解员、法援律师、心理咨询师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共定方案、限期化解,重大疑难复杂信访事项提请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构建了“全面研、精准交,高效办、跟进督、圆满结”工作闭环,把矛调中心建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全科医院”。
  柯光明还推动建立“双交双督双追责”工作机制,针对信访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引发信访问题或导致矛盾升级的问题线索,依法依规依纪倒查追责,努力实现“双向规范”。2023年以来,大冶信访部门参与行政执法监督检查7次,重大项目、重要活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30次,发出信访部门建议函30份,开展督查督办信访事项74件,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追究责任建议36条,依纪依规追责问责42人。
  近年来,大冶市登记办理群众信访件、初次信访、重复信访均有下降,国家信访局登记办理大冶市信访量下行。大冶市被认定为湖北省“全省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县(市、区),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