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法治支撑
· 需以积极伦理观的治理理念的变革为先导
· 《礼记》中的君臣日常相处之礼
· 医疗队伍建设和医生职业道德建设
实务理论研究
· 恤刑原则与录囚制度

《礼记》中的君臣日常相处之礼

( 2024-06-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郝铁川 (河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史载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下令把秦朝制定的繁文缛礼、等级法令全部去掉,一切从简,并大宴群臣。结果,在宴会上出现了群臣称兄道弟,无拘无束的混乱场面,有的频频举杯、有的妄呼争功、有的狂欢乱舞、有的拔剑击柱,醉态百出,不成体统。刘邦见此非常生气。叔孙通趁机向高祖建议,由他到鲁国征集儒生,与他自己的弟子一起参照周礼和秦朝的礼仪,结合汉初的实际情况,制定汉代的朝仪。获得刘邦同意后,叔孙通带领弟子百余人,加上从鲁国征集来的30名儒生和高祖身边有学问的近臣,到野外演习礼仪。一个多月后,叔孙通请刘邦检阅。刘邦看后认为很好,就令群臣抓紧练习。公元前200年十月,群臣在长乐宫举行隆重的朝岁大礼,仪式由叔孙通主持。天亮之前,司仪引导群臣按官职大小,依次进入殿门:武将列西边,面向东;文官列东边,面向西;数百名侍卫官兵各执兵器旌旗,守卫在殿阶两旁。数千人在殿内外井然有序,悄然无声,一切安排就绪,高祖才传令乘辇出房,侍卫官兵执戟传声唱警,诸侯王至年俸六百石的官吏,按九仪(周礼,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之礼依次上前奉贺。朝礼完毕,又置法酒(指礼爵,不能喝醉)。诸侯群臣侍坐殿上,弯腰仰首,按照尊卑依次起来给皇帝贺礼。酒过三巡,司仪说“罢酒”,则全都停止。如有举止行为不合礼仪的,由御史立即拉下去,听候处理。自始至终,没有人敢大声喧哗和狂饮失礼。刘邦高兴地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于此可知,周代礼仪对后世影响不可低估。《礼记·玉藻》中就有不少君臣相见、相处之礼。
  第一,臣下上朝之礼。群臣上朝应比君主早一些,在天色刚亮时就开始进入雉门;而国君上朝稍后,在日出以后才上朝与群臣相见。相见礼毕,国君就退到路寝听政,众大夫也在治朝各理其事。国君派人去看大夫,如果大夫无事奏议,事毕退朝,这时国君才可回到内寝休息,脱下朝服。
  第二,臣下陪坐之礼。臣子陪侍国君坐,一定要把自己的坐席向侧后退一点。如果国君不让后退,也一定要向后坐,离开国君所坐之处。登席入坐,要按顺序,由下而升,否则就是跟席。空坐的时候,身子要与席的前缘保持一尺的距离。
  第三,臣下陪吃之礼。如果国君赐臣子吃饭,而且是以客礼对待臣子,那么臣子在进食之前要祭食,但也要先奉君命,然后再祭。祭过之后,臣子要先遍尝各种食品,然后慢慢地喝汤,以等候国君先吃。如果有膳宰尝食,则臣子既不须祭,也不须尝,而是等候国君吃过之后再吃,在等候国君吃饭时,自己可以喝点汤。国君命令臣子吃菜,臣子应该先吃就近的菜。国君命令臣子遍尝各种菜,然后臣子才可以想吃什么菜就吃什么菜。不论国君是否以客礼相待,凡是想取用远处的菜肴,一定要从近处开始,按着顺序,由近而远。臣子陪侍国君吃饭,在国君没有表示吃饱之前,臣子不敢先饱。在国君表示吃饱以后,臣子还要向国君劝食。劝食的礼数是臣子用汤浇饭吃,但以吃三口为限。国君吃完退席之后,侍食的臣子就可以携带吃剩的饭与酱,出门授给自己的随从以带回家,因为这是国君恩赐的。
  第四,臣下陪酒之礼。君若赐之饮酒,臣子就应离开坐席,向国君行再拜稽首之礼,恭恭敬敬接过酒杯,然后回到自己的坐席,先祭酒,然后干杯。干杯之后,等待国君干杯,然后将空杯交给赞者。君子饮酒,饮第一杯时要神色庄重,饮第二杯时要神色和气恭敬;臣侍君饮,按礼是三杯为止,所以喝罢第三杯后,就应高高兴兴、恭恭敬敬地退下。退下以后要跪着取鞋,而且要到堂下隐蔽处去穿。穿右脚时要左腿跪下,穿左脚时要右腿跪下。凡陈设酒尊,盛放玄酒的酒尊要放在上位,这是表示重古。国君宴其臣子,只有国君正对着酒尊,这表示此酒乃国君所赐。
  第五,臣下陪站之礼。凡在国君身边侍立,身子应稍微前倾,使绅带不倚身而下垂裳的前摆委地,好像让脚踩上一般,头要微低,使双颊如屋檐般斜垂,两手重合而下垂。视线虽然向下,而全神贯注于国君。视线下不低于国君的腰带,上不高于国君衣服的交领。听国君讲话,要用左耳来听,因为左耳比右耳听得仔细。凡国君派使者召唤臣子,用的符节共有三个。用两个符节来召,表示事情紧急,臣子要跑着前往。用一个符节来召,表示事情较缓,臣子快步前往就行。凡是国君召唤,臣子如果是当班,不等穿上鞋子就去;如果不当班,不等备好车子就去。
  第六,臣下谢君恩赐之礼。国君赐给臣下车马,臣下除了当时拜受外,第二天还要乘着一辆所赐车马再去拜谢;国君赐给臣下衣服,臣下除了当时拜受外,第二天还要穿上所赐的衣服再去拜谢。对于国君所赐的车马和衣服,在行过再拜礼之后,如果国君没有再下可以乘、服的命令,臣下就不敢乘、服,只能收藏起来。对于国君的赏赐,臣下要行再拜稽首之礼。此礼的行法是,把左手按在右手之上,手着地,头也着地。对于国君的酒肉之赐,由于赐物较轻,只要当时拜受就行,不须次日登门再拜。
  上述君臣相处之礼,体现了君尊臣卑的思想,体现了恩格斯所讲的中世纪王权“代表着一种秩序”的政治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