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法治支撑
· 需以积极伦理观的治理理念的变革为先导
· 《礼记》中的君臣日常相处之礼
· 医疗队伍建设和医生职业道德建设
实务理论研究
· 恤刑原则与录囚制度

医疗队伍建设和医生职业道德建设
实务理论研究
《医务人员依法廉洁从业指南》序言

( 2024-06-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常保国

  我国有悠久的医德传承,悬壶济世是医者普遍遵循的价值追求,历代医家皆以“医乃仁术”为行医宗旨,恪守医德规范。“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是代代相传的医德箴言。
  古代西方医生在开业时都要宣读一份有关医务道德的誓词:我要遵守誓约,矢志不渝……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绝不泄露。这份据称是古希腊医生职业道德圣典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影响至今。20世纪中叶,世界医协大会制定了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作为全球医生组织世界医学会通过了三个核心文件:《日内瓦宣言:医生誓言》《赫尔辛基宣言》和《国际医学伦理准则》,以上文件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对医疗行业的伦理道德原则和职业责任,包括医生对患者和社会的责任,以及对其他医生和个人的责任都有系统的阐释,成为医生普遍遵守的伦理规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队伍建设和医生职业道德建设。2021年,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共同制定印发《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以下简称《九项准则》)。《九项准则》以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谋取个人利益为评价标准,对禁止行为的具体表现和内涵作了解释说明。同时也明确了相应惩处措施,增加了违反《九项准则》的处罚参考依据,对于有关人员违反党纪、政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违反《九项准则》行为多发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其他严重后果的医疗机构负责人,依照有关规定,予以问责。
  但是,近年来医疗腐败案件时见报端,严重影响到医院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制约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影响着医患关系,也因此影响到民众的高质量就医需求,破坏了医疗的公平性,阻碍了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会同九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如何解决医疗腐败问题成为社会各方高度关注的话题。
  当腐败渗透到医药卫生领域时,其破坏性尤其大,威胁到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公共卫生事业和大众福祉。医药卫生领域腐败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使打击腐败变得极其困难。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研究学者,医务人员廉洁从业也是我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就其发生类型特点看,与职务以及医学专业高度相关。比如,医务人员应遵守的纪律有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等,其中违反廉洁纪律的比例占大多数。虽然也有医务人员涉及诈骗罪、挪用公款罪、串通投标罪等犯罪,但职务犯罪也就是贪污受贿的行为占极大部分,而在贪污与受贿中,受贿的腐败行为又占主要部分;就其发生环节看,在医疗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腐败。从挂号就医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采买环节,再到医保报销和基建环节。作为腐败行为主体的医务人员,其有一定的职务,或者其所在的部门有一定决策的职权,意味着医疗腐败行为往往从多个环节进行。此外,有些医务人员行为难以界定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例如,学术界对医生收受患者“红包”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此行为仅表感谢,虽然违反规定但不构成犯罪,也有人认为此行为构成受贿罪。
  关于医药反腐问题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分析公立医院腐败情况、探索治理医疗腐败的长效机制,还有一些关注医疗腐败理论模型、医院腐败责任人、医院廉政文化的研究等,较少有结合司法、纪检监察工作实际,以实践中的案例为支持点进行研究,为医务人员的规范行医提供针对性指引。这本《医务人员依法廉洁从业指南》,从医疗反腐实践出发,梳理了医务人员廉政风险点,厘清了医务人员与患者、医药企业、医保机构等相关群体的关系,分析了腐败的常见类型、发生环节以及发生原因,并对医务人员行医行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相信此书的出版将推动我国在医疗反腐实务理论研究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医务人员合法合规执业,让人民群众享受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