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推动文旅更高水平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 文旅部就相关重点督办建议开展调研
· 让绛州澄泥砚重获新生
· 全力守护老百姓“钱袋子”
· 《“景德镇制”陶瓷保护条例》施行

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反诈决定助推案件指标全面下降
全力守护老百姓“钱袋子”

( 2024-06-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见习记者  许瑶蕾
□ 本报通讯员      崔    锋  吴    迪

  “多亏你们及时提醒,救回了我家老人的养老钱。”近日,江苏省徐州市市民李先生的父亲称要参加某平台活动,需启用一张多年未使用的储蓄卡,并给银行工作人员展示了可疑的App和群聊。工作人员敏锐察觉到李大爷疑似被骗,经过各种方式劝阻无效后,立即启动紧急联系人制度,通过联系李大爷儿子最终成功阻止其受骗。
  为进一步助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2023年7月,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在全省率先作出《关于加强预防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从宣、防、打、管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精准防治举措,全力守护老百姓“钱袋子”。
  《决定》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要求按照整治两“卡”(电话卡、银行卡)、严控两“口”(柜面支付、非柜面支付)、制度堵漏、技术反制、打点断线的工作思路,压缩犯罪空间、减控财产损失、提供破案线索,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此外,针对“两卡”办理及交易过程中常见的可疑行为,梳理出五份重点关注情形及处置措施清单,为从业人员快速识别、果断处置涉诈账户和可疑交易提供“操作指南”。在公安机关和四大运营商之间建立“双向推送、双边核查”联合风险排查管控机制,建立“高频呼出异常特征电话卡”预警模型,严厉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违法犯罪。
  《决定》施行以来,全市通信企业拦截诈骗电话1.97万次、短信698.15万条,清理风险号卡70.4万张;各商业银行累计分级分类管控银行账户5438万户,堵截异常开卡540余起。全市新增“两卡”犯罪中,涉新卡犯罪仅占10%。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受骗群众一旦被“洗脑”,会对诈骗分子深信不疑,甚至觉得劝阻的工作人员挡了他的“发财路”。《决定》要求深入开展源头治理,织密科学精准的反诈防控网络,其中明确要求公安机关会同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建立资金预警信息紧急处置机制,如果疑似受害人不予配合,公安机关应当启用紧急联系人制度开展协助劝阻,并对银行账户进行管控,及时止付资金、挽回损失。截至目前,全市商业银行累计识别拦截可疑交易2.2万笔、3265.6万元,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
  《决定》要求公安机关应当承担起“主打”职责,充实反诈力量,保持高压态势。徐州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快查快打、集群战役、大案攻坚,紧盯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链条,调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优势,持续深化“断卡”“断流”“扫楼”行动,推动全市“从线到面、从人到案、从案到捕”的流程化打击作业。《决定》施行以来,共破案1140起、抓获2710人、打掉团伙803个,循线深挖侵犯、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21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68名,线下打击、破案攻坚取得新战果。
  精准宣传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关键,为引导群众及时有效辨别电诈话术,徐州人大组织推动全市相关部门及时调整优化宣传素材、宣传方法和宣传渠道,针对高发诈骗类型的“易感人群”,精准开展定向宣传。徐州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还会同有关单位,依托12355青少年健康成长云课堂平台开播“警风徐来 平安护苗”网络公益课,吸引超300万人次在线互动。目前,全市12所高校和2518所中小学均开设了反诈课程,群众反诈知晓率提升至67.1%,预后被骗率降至0.2%,避免1.6万名群众受损。
  约束与奖励并重,才能让反诈工作深入人心。根据《决定》要求,徐州市公安局、徐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制定了人民群众参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奖励实施办法,对于有效识别、拦截电诈,提供有效破案线索的人员最低奖励5000元,目前已有17人成功申报奖励。
  自2023年7月以来,徐州人大先后通过决定交办、明察暗访、专题询问、执法检查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决定》施行,助推全市电诈警情数、立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7.12%、55.04%和68.96%,2024年一季度万人发案数同比下降61.7%,日均损失比去年下降62.4%,初步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势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