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声音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法治让青山有“价”绿水含“金”
· 哀矜折狱
· 发展旅游经济需要法治助力
· 用制度开启网络拍卖大众时代
· 图说世象
· “AI论文”不只是技术问题
· 创新普法课防范校园欺凌

“AI论文”不只是技术问题

( 2024-05-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 赵志疆

  目前,2024届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论文答辩阶段,多地高校发表声明,明确将引入论文检测工具,严查AI(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的行为。其中,湖北大学明确,如发现论文检测结果为“AI代写高风险”,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修改。福州大学则强调,检测结果将作为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的参考依据。
  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AI技术正以直接而显著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媒体曾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关于AI工具使用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055份。调查结果显示,84.88%受访者曾使用过AI工具;77.51%的受访者认为,AI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多所高校表示严查AI代写论文,从侧面印证了一种现实:大学校园里,AI工具的用途不仅限于文献搜集和数据处理,而且还被一些学生用来代写论文。
  媒体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有不少AI工具将“论文”作为主打模板,声称能提供快速生成文章功能。部分AI工具生成论文,每千字最低仅需0.2元。从网上的各种商业推广来看,不仅仅是代写论文,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剧本文案……几乎所有的文字工作,都可以通过AI来完成。由此很容易使人产生疑问:AI真的能生成一篇完整的优质论文吗?
  有教育界人士表示,AI代写的论文看似条理清晰、层次丰富,实则结构僵硬、内容空洞。现实中,这也正是多家高校重点排查的对象。“AI论文”的泛滥,不仅炮制出大量没有灵魂的文字垃圾,而且会让一些学生滋生懒惰心理,丧失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如果沉湎于此,无疑是对AI技术的莫大嘲讽——作为高效的数字化工具,人工智能旨在使“人工”变得更加“智能”,而不是相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目前“AI论文”仍存在明显瑕疵,但这样的状况并非一成不变。AI产品本来就是一种数据模型,建立在反复学习训练的基础上,谁又能说“AI论文”将来不会赶上甚至超越人类创作?实际上,在关于“AI论文”的讨论中,真正值得关注的不只是论文质量,还有写作过程——捉刀代笔本身就是学术不端的表现。
  学术诚信是学术研究的基石,保持学术的纯粹性是学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学术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找他人捉刀代笔,还是利用AI瞒天过海,都是对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的根本背叛。因此,前不久通过的学位法明确规定,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被认定为存在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授予单位不授予学位或者撤销学位。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识别AI代写论文,这属于技术问题;如何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让大学生坚持底线、有所敬畏,这属于学术问题。从技术层面看,在AI技术的冲击下,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的“门槛”不断降低,有必要尽快明确针对AI应用的行业规范,以严格管理维护技术伦理。从学术层面看,引导大学生“不为物累”,首先就要消除各类学术失范行为,以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维护学术研究的体面与尊严。
  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不仅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而且代表着科技发展的星辰大海。工具没有原罪,应用当有边界。“AI论文”看似新现象,实则暴露出了老问题:乘着数字科技突飞猛进的春风,学术不端也在不断变换着花样。如何科学使用AI工具,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怎样铲除滋生学术不端的土壤,是每所大学都无法回避的严肃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