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
|
|
□ 姬守中
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在舜和禹时期被任命为专司狱讼的“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司法官,也是立法者。皋陶作士期间的做法和主张体现了中华法制文明的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神兽断狱。相传皋陶判案有个秘密,遇上疑难的案子,就让一种能辨人间是非曲直、善恶忠奸的神兽獬豸,用它的角去抵触无理的、犯罪的一方,从而公平结案。皋陶借助神兽判案,说明了当时已出现较为正式的司法审判活动;也说明了上古时期人们借助神明力量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中国古代的“法”写作“灋”,“廌”即为獬豸。从“法”的形体结构和演变过程来看,獬豸与法有着深刻渊源,獬豸在中国成为法律的象征,取其公正不阿之意。 皋陶治狱。当时正处于氏族社会末期向国家过渡的历史阶段,氏族内外社会矛盾尖锐,皋陶一方面严厉打击欺诈、贪污、杀人等严重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又以“德”主宰司法活动,主张“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罚疑唯轻,功疑唯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的刑事司法原则。就是说,一个人犯了罪,不株连他的后嗣子孙;如果赏功,就世代不遗。对于过失犯罪,即使严重一点也从宽处理;对于故意犯罪,即使不重也从严追究;对于犯罪事实不清,有疑问的,处断一定要从轻;对功劳事实不清,有疑问的,应当从优赏赐。在处理疑难案件时,宁可不按常法办事,也不能错杀无辜。这种宽严相济、慎刑恤刑思想和实践,“洽于民心”,效果很好。 皋陶造律。中国古代多以皋陶为法的创始人,“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孔子垂经典,皋陶造法律”等说法屡见于典籍。皋陶造律,印证了恩格斯关于法律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先有法律后有国家的观点。上古的“士”,既是司法长官,又是军事长官。舜命皋陶作士造律,也体现了上古时期兵刑统一、刑始于兵的历史事实。皋陶从重在“安民”出发,在立法指导思想上主张“禁人为非”“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刑期于无刑”。也就是说,刑罚的目的主要不是惩治犯罪,而是为了预防犯罪。刑罚和教化兼施,用“五刑”(一说是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辅助“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最后消灭刑罚。这就是上古时期的“良法善治”和“德政”,为后世儒家和法家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史记》评论:“皋陶作士,正平天下罪恶也”。李白有诗:“何不令皋陶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就是希望皋陶复出,扫尽天下不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念、称颂皋陶。如今,安徽省六安市的皋陶法治文化基地,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皋陶作士,其做法流传千古,堪称中华法制文明的创始故事;其主张闪耀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和辩证法光辉,堪称中华法制文明的重要源头,对当代法治建设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
|
皋陶作士
|
|
|
|
( 2024-01-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
|
□ 姬守中
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在舜和禹时期被任命为专司狱讼的“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司法官,也是立法者。皋陶作士期间的做法和主张体现了中华法制文明的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神兽断狱。相传皋陶判案有个秘密,遇上疑难的案子,就让一种能辨人间是非曲直、善恶忠奸的神兽獬豸,用它的角去抵触无理的、犯罪的一方,从而公平结案。皋陶借助神兽判案,说明了当时已出现较为正式的司法审判活动;也说明了上古时期人们借助神明力量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中国古代的“法”写作“灋”,“廌”即为獬豸。从“法”的形体结构和演变过程来看,獬豸与法有着深刻渊源,獬豸在中国成为法律的象征,取其公正不阿之意。 皋陶治狱。当时正处于氏族社会末期向国家过渡的历史阶段,氏族内外社会矛盾尖锐,皋陶一方面严厉打击欺诈、贪污、杀人等严重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又以“德”主宰司法活动,主张“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罚疑唯轻,功疑唯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的刑事司法原则。就是说,一个人犯了罪,不株连他的后嗣子孙;如果赏功,就世代不遗。对于过失犯罪,即使严重一点也从宽处理;对于故意犯罪,即使不重也从严追究;对于犯罪事实不清,有疑问的,处断一定要从轻;对功劳事实不清,有疑问的,应当从优赏赐。在处理疑难案件时,宁可不按常法办事,也不能错杀无辜。这种宽严相济、慎刑恤刑思想和实践,“洽于民心”,效果很好。 皋陶造律。中国古代多以皋陶为法的创始人,“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孔子垂经典,皋陶造法律”等说法屡见于典籍。皋陶造律,印证了恩格斯关于法律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先有法律后有国家的观点。上古的“士”,既是司法长官,又是军事长官。舜命皋陶作士造律,也体现了上古时期兵刑统一、刑始于兵的历史事实。皋陶从重在“安民”出发,在立法指导思想上主张“禁人为非”“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刑期于无刑”。也就是说,刑罚的目的主要不是惩治犯罪,而是为了预防犯罪。刑罚和教化兼施,用“五刑”(一说是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辅助“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最后消灭刑罚。这就是上古时期的“良法善治”和“德政”,为后世儒家和法家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史记》评论:“皋陶作士,正平天下罪恶也”。李白有诗:“何不令皋陶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就是希望皋陶复出,扫尽天下不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念、称颂皋陶。如今,安徽省六安市的皋陶法治文化基地,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皋陶作士,其做法流传千古,堪称中华法制文明的创始故事;其主张闪耀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和辩证法光辉,堪称中华法制文明的重要源头,对当代法治建设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