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徐鹏
7月26日,青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10年间,青海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的较低水平,全省就业形势的稳定成为推进改革的“定盘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促就业保民生的决策部署。青海省政府将就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先后成立由33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促进就业和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省经济调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就业专项组,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高位推动全省促进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年初有安排、每月有调度、季度有分析、年末有考核”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全省各级政府促进就业的法定主体责任,先后组织实施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双推”工程和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工程等专项工作,有力促进了全省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青海聚焦稳就业保就业,强化工作调研,积极研究应对举措,省委、省政府出台促进就业政策13个,逐步构成了以省委、省政府文件为政策主导,相关配套文件细化落实,覆盖城乡的普惠性政策框架,加快形成政府激励、社会支持、劳动者勇于就业创业的新机制。2020年青海省“综合施策促进就业稳定向好”的做法,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扬。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青海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6.26万人,年均超过6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始终保持在每年105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的较低水平。城乡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2012年以来累计帮扶33.43万名失业人员、4.4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确保了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实现动态清零。 在城乡就业结构上,随着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青海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2012年底的39%增长到2021年的53%,三产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劳动者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化。伴随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就业稳定增长,2017年起城镇就业人员比重首超农村,且呈逐年增长之势,城乡就业格局发生重大转变。 青海还充分发挥就业扶贫主导作用,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为全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63万人,扶持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483人,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2000人,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四年集中攻坚”就业扶贫10万人的目标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来,年均帮扶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就业20万人以上,促进就业增收成效显著。 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青海持续推进各类专项培训,2012年至2021年,组织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98.8万人次,年均培训近10万人次。开展“技能中国”行动,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37.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9.47万人。 青海省的就业创业氛围也日益浓厚。从市场主体数量看,2021年末青海省市场主体累计达53.11万户,是2012年末的3.47倍,10年增长超过37万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热潮。依托劳务品牌带动就业作用,着力培育扶持“化隆牛肉拉面”“海西采摘枸杞”等24个省级优秀劳务品牌,平均每年带动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0万人次以上,占当年全省转移就业总数的30%以上。 着眼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青海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秋招聘月”等10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基本构建了“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招聘会”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828场,组织招聘企业5.6万家次,提供就业岗位57.8万个,发放宣传资料140余万份,达成就业意向性协议8.7万余份。其中,近500场招聘会直接开进了乡镇村社,为广大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援助上门服务。 今年上半年,青海重点实施了助企纾困稳岗活动,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8.33%;城镇登记失业率1.4%,控制在3.5%以内;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81.92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7.28%,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至6月底,失业保险降费减负3.12亿元,惠及企业2.98万户;工伤保险降费减负1.41亿元,惠及企业3.6万户;累计向8167人发放失业保险金4932.52万元,向10051人发放失业补助金4241.77万元,为667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695.2万元。广泛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乡镇、街道工作力量,帮助19.6万名农民工有组织地外出务工。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截至目前,组织线上线下各类专场招聘活动347场次,发布岗位信息10.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5627人,为8317名应届困难高校(含中职技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831.7万元。
|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就业工作情况报告
|
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
|
|
|
|
( 2023-08-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徐鹏
7月26日,青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10年间,青海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的较低水平,全省就业形势的稳定成为推进改革的“定盘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促就业保民生的决策部署。青海省政府将就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先后成立由33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促进就业和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省经济调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就业专项组,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高位推动全省促进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年初有安排、每月有调度、季度有分析、年末有考核”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全省各级政府促进就业的法定主体责任,先后组织实施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双推”工程和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工程等专项工作,有力促进了全省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青海聚焦稳就业保就业,强化工作调研,积极研究应对举措,省委、省政府出台促进就业政策13个,逐步构成了以省委、省政府文件为政策主导,相关配套文件细化落实,覆盖城乡的普惠性政策框架,加快形成政府激励、社会支持、劳动者勇于就业创业的新机制。2020年青海省“综合施策促进就业稳定向好”的做法,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扬。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青海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6.26万人,年均超过6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始终保持在每年105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的较低水平。城乡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2012年以来累计帮扶33.43万名失业人员、4.4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确保了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实现动态清零。 在城乡就业结构上,随着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青海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2012年底的39%增长到2021年的53%,三产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劳动者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化。伴随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就业稳定增长,2017年起城镇就业人员比重首超农村,且呈逐年增长之势,城乡就业格局发生重大转变。 青海还充分发挥就业扶贫主导作用,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为全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63万人,扶持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483人,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2000人,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四年集中攻坚”就业扶贫10万人的目标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来,年均帮扶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就业20万人以上,促进就业增收成效显著。 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青海持续推进各类专项培训,2012年至2021年,组织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98.8万人次,年均培训近10万人次。开展“技能中国”行动,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37.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9.47万人。 青海省的就业创业氛围也日益浓厚。从市场主体数量看,2021年末青海省市场主体累计达53.11万户,是2012年末的3.47倍,10年增长超过37万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热潮。依托劳务品牌带动就业作用,着力培育扶持“化隆牛肉拉面”“海西采摘枸杞”等24个省级优秀劳务品牌,平均每年带动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0万人次以上,占当年全省转移就业总数的30%以上。 着眼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青海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秋招聘月”等10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基本构建了“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招聘会”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828场,组织招聘企业5.6万家次,提供就业岗位57.8万个,发放宣传资料140余万份,达成就业意向性协议8.7万余份。其中,近500场招聘会直接开进了乡镇村社,为广大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援助上门服务。 今年上半年,青海重点实施了助企纾困稳岗活动,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8.33%;城镇登记失业率1.4%,控制在3.5%以内;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81.92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7.28%,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至6月底,失业保险降费减负3.12亿元,惠及企业2.98万户;工伤保险降费减负1.41亿元,惠及企业3.6万户;累计向8167人发放失业保险金4932.52万元,向10051人发放失业补助金4241.77万元,为667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695.2万元。广泛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乡镇、街道工作力量,帮助19.6万名农民工有组织地外出务工。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截至目前,组织线上线下各类专场招聘活动347场次,发布岗位信息10.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5627人,为8317名应届困难高校(含中职技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831.7万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