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调研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抓实公正与效率 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
· 让法治贯穿古城保护工作始终
· 担实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检察责任
· 不断扩大诉源治理参与度

不断扩大诉源治理参与度

( 2023-07-3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刘玉民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诉源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格局,根据辖区地域特点和纠纷类型,坚持能动司法,注重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分层处理,不断深化诉源治理。
  一、主动融入基层治理整体格局,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诉源治理工作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光靠法院单打独斗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只有自觉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整体格局,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各方面、全过程,才能确保各方统一思想认识、行动一致,形成有效合力。
  推动形成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治理体系。我们协助密云区委出台《关于深入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的意见》,将万人起诉率、矛盾纠纷调解率考核纳入“平安密云”考核体系内,推动形成相关部门全面参与、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依托12368热线,主动对接12345接诉即办工作,提供法律支持、指导调解等服务,做到“接诉即答、接单即办”。与党委、政府、基层组织等形成良性互动,组成解纷联动体系,做到纠纷信息互联互通、具体案件适时会商、突发矛盾联防联动,合力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
  注重矛盾纠纷常态化风险防控。围绕区域工作大局,在推进重点工作中,注重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做好源头预警预防,促进相关部门科学决策、规范行为。主动参与密云水库生态环境治理,诉前妥善化解水库周边退养、移民补贴等纠纷。走访“集中连片”涉诉风险较高地区,发放《法律风险提示函》。针对涉农村房屋拆迁等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对策建议。
  加强对基层治理的支持保障。将诉源治理的重心下沉到基层,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全面推进“无讼村居”创建工作,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诉源治理中的基础作用,通过联合党建等形式,增强基层村居干部的主体责任意识,发动村(居)民共同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预防减少矛盾纠纷,推动形成基层善治新格局。
  二、健全完善多元联动调解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司法是各种纠纷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不能成为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唯一途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所倡导的非诉解纷、鼓励调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在解决纠纷中,只有将诉讼内与诉讼外双重机制并举并重,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坚持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我们主动搭建对接平台,完善对接机制,大力培育民间调解等自治力量,积极推动律师、公证机构等参与纠纷化解,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形成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加强与区总工会等单位的协调沟通,健全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协同共调工作开展。加强与区妇联、公安机关的对接,健全完善家事纠纷联动调解、反家暴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指导支持人民调解等基层调解工作,通过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对纠纷调解工作提供针对性指导,确保调解质量,提升诉前纠纷化解成效。创设“线上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联合各镇街司法所及人民调解组织,及时确认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固化调解成果,避免衍生案件。
  推行全流程调解。在诉前大力推进委派调解,委派特邀调解员调解法律关系清晰、案件事实清楚的简单民事纠纷。在诉中将调解员编入速裁团队,探索推行“在线调解”,促使尽可能多的案件化解在前端。同时,对调解成功的案件,要求调解员督促当事人即时履行调解内容。
  促进纠纷实质性化解。坚持将案结事了理念贯穿到所有案件、所有流程,努力提升服判息诉率、自动履行率,从根本上实现诉源治理。全面落实小额诉讼等改革任务,拓宽司法确认和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将繁简分流改革覆盖到立案、执行等各环节,全力推动诉讼全流程提速。强化裁判文书说理和法官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自动履行。加强撤诉案件规范管理,对于就同一事由反复诉讼的案件,尽量不用撤诉结案方式做简单化处理,深入挖掘案件背景和起诉动因,促成纠纷一次性解决。在案件审理中树立“执行思维”,加大诉前、诉中财产保全力度,充分考虑裁判的可执行性、执行到位可能性,通过即时履行等形式,提高调解案件和判决案件自动履行率,从源头上减少执行案件增量。
  三、积极回应群众司法需求,提供精准高效的司法供给服务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纠纷解决的需求不再限于结果的公正,还体现在实现公正方式的多元、高效和便捷上,对司法供给精细化和个性化有了更多要求和期待。人民法院推动诉源治理,就是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高质量的司法需求,努力提供质量更高、效率更快、成本更省的司法产品,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建设集纠纷预防、诉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诉源治理服务平台。将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入诉源治理、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中,推动纠纷在线咨询、在线评估等,实现“一站式”预防化解。依托本院微信公众号,打造“枫桥小剧场”等品牌,录制“网上立案”“线上调解”操作视频,手把手教群众使用电子诉讼平台,提升电子诉讼平台知晓率、使用率和委派调解选择率。围绕30岁以下村官开展线上调解系统实操培训,教会基层干部指导当地村民通过线上方式参加调解,使山区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参与诉讼。
  完善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开展“院长包镇、法官包村”活动,推出院庭领导定期走访镇街机制,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零距离收集群众需求,积极参与法律风险预警、纠纷即时调处等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根据镇街个性化服务需求,组织旁听案件等普法活动,进一步提高庭审直播率,努力引导群众知法尊法守法用法。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认识了解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不断扩大诉源治理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真正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