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调研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毗邻越南,边境线长533公里,外贸进出口、边贸加工业发展繁荣,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为稳边固边、兴边富民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是边疆地区政法机关的重要职责使命。近年来,崇左市积极探索边疆民族特色诉源治理新模式,以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推行网格化、多元化、信息化解纷模式,确保市域成为社会矛盾风险终结地。 一、夯实网格化基础,织密矛盾纠纷化解“防护网”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切入点、突破口,通过融合本土资源优势为司法调解注入新动能,充分发挥边境村屯地理优势,构建覆盖全边境线的矛盾化解大格局,探索边疆民族特色解纷新路子。 推行矛盾纠纷“三个一排查”“三二一化解”工作机制。通过“一网格一网格员、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法律顾问”排查矛盾纠纷,织密矛盾纠纷排查网。排查出矛盾后,由村(社区)开展三次调解,若不成功由乡(镇、街道)开展两次调解,再不成功由县(市、区)级开展调解,2020年以来,全市通过“三个一排查”发现矛盾纠纷3210件,有效预防2067件,化解1121件。 推行网格化多元解纷机制。为整合优化各方解纷力量,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途径和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纠纷的需求,促进边疆安宁、民族团结,保障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建立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扶贫安置区、东盟青年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巡回法庭等17个特色法庭、巡回办案点,12个商会、保险协会、综治中心诉调对接点,80个老兵调解室、红木产业和电商产业法官工作站,852家“一村一法官”大榕树便民联络点,推动形成“上下统筹、条块融合”的庭、站、点、室解纷网络,畅通乡(镇、街道)、村(社区)司法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 推行跨行业联动解纷机制。打造矛盾纠纷“终点站”,建成市、县、乡三级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推动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在前端一站式解决。78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了实体化运行,将全市划分为9397个网格,配备10881名网格员。建立人民调解组织1041个,共有人民调解员7594名,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46个,在村(社区)建立矛盾纠纷“民事诊所”。创新建立乡镇(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矛盾纠纷溯源追责制度,全面压实属地责任,强化源头治理。依托全市29家产业协会、商会建立调解委员会、法官工作室,指导县(市、区)组建医患矛盾、交通事故、涉外纠纷等专业调解中心。 二、构建多元化格局,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强合力” 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矛盾纠纷也不断增多。为解决中外客商之间的贸易纠纷,促进边境贸易的繁荣与发展,我们立足“边境、边贸、边民”实际,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进边境民族地区安全稳定。 建立跨国民间纠纷调解机制。针对边境民间纠纷问题不断增多的实际,在边境一线成立85个涉外民间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设置36名越南籍调解员,累计受理中越涉外纠纷441件,调解成功435件,调解成功率达98.6%,涉案金额30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双边贸易往来。 建立“警务+五访”工作机制。组织民警深入基层结合警务工作开展直面矛盾问题抓“大走访”、回应群众诉求抓“大接访”、主动解决问题抓“大处访”、坚持群众满意抓“大回访”、强化责任落实抓“大督访”的“五访”活动,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建立矛盾纠纷“诉、访、调”衔接机制。制定《崇左市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多元化解律师服务团队名库册,信访人可自主选定律师就信访事项进行咨询,由律师进行诠析论证和提出法律意见。 三、发挥信息化效能,跑出矛盾纠纷化解“加速度” 为打破时空限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实现各类纠纷线上化解,推行在线调解、在线接访、在线庭审、在线速裁等诉讼远程服务,最大程度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以线上线下融合作为发力方向,将诉源治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矛盾纠纷低成本高效率化解。 深化线上解纷网络建设。制定出台在线调解工作办法,设立多元化远程调解中心,全面推行在线音视频调解。延伸在线多元解纷工作平台触角,将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法官工作室、法官联系点与调解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分流、调解、司法确认等一站式线上办理。2020年以来,音视频在线调解案件达13521件,占调解案件总数的40.39%。 深化线上联动解纷。充分利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建立多元化解沟通平台。深入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综治、进村、进网格、进企业、进园区,邀请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产业园区管委会等63家单位入驻调解,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多单位多部门三级联动。 深化线上委派调解。大力推广在线调解平台,引入金融保险纠纷调解委员会、工商联等53个调解组织、吸纳244名“都老”“呗侬”(“都老”指壮族人民对知晓村规民约、德高望重的长者的尊称,“呗侬”是亲戚朋友的统称)作为特邀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诉至法院的矛盾纠纷案件,引导当事人先行调解,通过委派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等在线多元化解方式,实现从诉讼案件到调解案件无缝对接。2020年以来,全市诉前调解案件33472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56.08%,调解成功22405件,调解成功率66.94%。市人社部门设立劳动保障维权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发掌上“维权就业”服务小程序,推行“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政务服务,即实行维权就业“一门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次性”登记、“一网式”办结,统一受案,归口处理,避免维权群众多次跑、多门进,将维权延伸到“+就业”服务,及时调处劳动纠纷问题,以稳劳动关系助力稳就业、保就业。
|
|
打造边疆民族特色诉源治理新模式
|
|
|
|
( 2023-06-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
|
|
农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毗邻越南,边境线长533公里,外贸进出口、边贸加工业发展繁荣,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为稳边固边、兴边富民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是边疆地区政法机关的重要职责使命。近年来,崇左市积极探索边疆民族特色诉源治理新模式,以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推行网格化、多元化、信息化解纷模式,确保市域成为社会矛盾风险终结地。 一、夯实网格化基础,织密矛盾纠纷化解“防护网”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切入点、突破口,通过融合本土资源优势为司法调解注入新动能,充分发挥边境村屯地理优势,构建覆盖全边境线的矛盾化解大格局,探索边疆民族特色解纷新路子。 推行矛盾纠纷“三个一排查”“三二一化解”工作机制。通过“一网格一网格员、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法律顾问”排查矛盾纠纷,织密矛盾纠纷排查网。排查出矛盾后,由村(社区)开展三次调解,若不成功由乡(镇、街道)开展两次调解,再不成功由县(市、区)级开展调解,2020年以来,全市通过“三个一排查”发现矛盾纠纷3210件,有效预防2067件,化解1121件。 推行网格化多元解纷机制。为整合优化各方解纷力量,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途径和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纠纷的需求,促进边疆安宁、民族团结,保障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建立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扶贫安置区、东盟青年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巡回法庭等17个特色法庭、巡回办案点,12个商会、保险协会、综治中心诉调对接点,80个老兵调解室、红木产业和电商产业法官工作站,852家“一村一法官”大榕树便民联络点,推动形成“上下统筹、条块融合”的庭、站、点、室解纷网络,畅通乡(镇、街道)、村(社区)司法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 推行跨行业联动解纷机制。打造矛盾纠纷“终点站”,建成市、县、乡三级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推动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在前端一站式解决。78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了实体化运行,将全市划分为9397个网格,配备10881名网格员。建立人民调解组织1041个,共有人民调解员7594名,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46个,在村(社区)建立矛盾纠纷“民事诊所”。创新建立乡镇(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矛盾纠纷溯源追责制度,全面压实属地责任,强化源头治理。依托全市29家产业协会、商会建立调解委员会、法官工作室,指导县(市、区)组建医患矛盾、交通事故、涉外纠纷等专业调解中心。 二、构建多元化格局,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强合力” 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矛盾纠纷也不断增多。为解决中外客商之间的贸易纠纷,促进边境贸易的繁荣与发展,我们立足“边境、边贸、边民”实际,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进边境民族地区安全稳定。 建立跨国民间纠纷调解机制。针对边境民间纠纷问题不断增多的实际,在边境一线成立85个涉外民间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设置36名越南籍调解员,累计受理中越涉外纠纷441件,调解成功435件,调解成功率达98.6%,涉案金额30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双边贸易往来。 建立“警务+五访”工作机制。组织民警深入基层结合警务工作开展直面矛盾问题抓“大走访”、回应群众诉求抓“大接访”、主动解决问题抓“大处访”、坚持群众满意抓“大回访”、强化责任落实抓“大督访”的“五访”活动,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建立矛盾纠纷“诉、访、调”衔接机制。制定《崇左市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多元化解律师服务团队名库册,信访人可自主选定律师就信访事项进行咨询,由律师进行诠析论证和提出法律意见。 三、发挥信息化效能,跑出矛盾纠纷化解“加速度” 为打破时空限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实现各类纠纷线上化解,推行在线调解、在线接访、在线庭审、在线速裁等诉讼远程服务,最大程度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以线上线下融合作为发力方向,将诉源治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矛盾纠纷低成本高效率化解。 深化线上解纷网络建设。制定出台在线调解工作办法,设立多元化远程调解中心,全面推行在线音视频调解。延伸在线多元解纷工作平台触角,将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法官工作室、法官联系点与调解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分流、调解、司法确认等一站式线上办理。2020年以来,音视频在线调解案件达13521件,占调解案件总数的40.39%。 深化线上联动解纷。充分利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建立多元化解沟通平台。深入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综治、进村、进网格、进企业、进园区,邀请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产业园区管委会等63家单位入驻调解,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多单位多部门三级联动。 深化线上委派调解。大力推广在线调解平台,引入金融保险纠纷调解委员会、工商联等53个调解组织、吸纳244名“都老”“呗侬”(“都老”指壮族人民对知晓村规民约、德高望重的长者的尊称,“呗侬”是亲戚朋友的统称)作为特邀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诉至法院的矛盾纠纷案件,引导当事人先行调解,通过委派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等在线多元化解方式,实现从诉讼案件到调解案件无缝对接。2020年以来,全市诉前调解案件33472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56.08%,调解成功22405件,调解成功率66.94%。市人社部门设立劳动保障维权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发掌上“维权就业”服务小程序,推行“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政务服务,即实行维权就业“一门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次性”登记、“一网式”办结,统一受案,归口处理,避免维权群众多次跑、多门进,将维权延伸到“+就业”服务,及时调处劳动纠纷问题,以稳劳动关系助力稳就业、保就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