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声音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追星岂可逾越法律底线
· 整治职业骗薪要拔出萝卜带出泥
· 快递单新国标具有多重意义
· 图说世象 
· 治理医美乱象须突破打假难关
· 让无障碍设施真正无障碍
· 银行“反向抹零”实属不该
· 莫给基层准备“脚本”机会

让无障碍设施真正无障碍

( 2023-04-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 刘予涵

  近日,据《贵州日报》报道,很多贵阳市民留言反映市内盲道设施存在设计与铺设不当、维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希望城市盲道管理维护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其实这并非贵阳一地存在的问题,很多城市都存在类似情况。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残障人士出行是否便利,关乎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社会的和谐指数。近年来,无障碍设施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标配,在各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随处可见,体现了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怀,增添了城市的文明底色。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无障碍设施使用起来障碍重重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残疾人专用停车位被私家车占用;盲道成为“断头路”“陷阱路”,或者被车辆、摊贩等挤占;无障碍设施长期缺乏维护保养而破旧不堪,无法使用;无障碍卫生间因各种原因“闭门谢客”等等,无障碍设施不仅未能达到照顾、方便残障人士出行的目的,反倒给残障人士添了堵,既伤害了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生活的美好愿景,也背离了推行无障碍服务的初衷。
  由此看来,无障碍设施不能仅限于有,还要能用得上、用得好,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日常管理,让无障碍设施真正实现无障碍。一方面,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让无障碍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浓厚氛围,引导市民爱护无障碍设施,更加自觉主动地为残障人士让道让行;另一方面,要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定期巡检,及时修复破损的设施,清除人为障碍,真正让残障人士在出行中感受城市温度,拥有更多获得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