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声音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追星岂可逾越法律底线
· 整治职业骗薪要拔出萝卜带出泥
· 快递单新国标具有多重意义
· 图说世象 
· 治理医美乱象须突破打假难关
· 让无障碍设施真正无障碍
· 银行“反向抹零”实属不该
· 莫给基层准备“脚本”机会

治理医美乱象须突破打假难关

( 2023-04-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 罗志华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案例集中披露了医美领域主要犯罪方式,揭示了消费者选择医美的常见风险隐患,警示消费者理性选择医美服务。
  此次发布的案例不仅涉及面广,囊括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的多种形式,而且每件案例各有侧重点,很具有代表性。案例中或多或少地涉及假资质、假药、假注册商标、假病历资料等掺假现象,其中以假医生和假医美产品最常见。
  在罗某某非法行医案中,被告人在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从事医疗美容活动,导致被害人身体遭受不同程度损伤,这种现象更应当重视。特别是,有时从业人员具备相应资质,却不具备提供医美特定项目服务的资质,资质“浑水摸鱼”,这也让司法机关在认定方面变得更加困难,司法机关不得不邀请多部门就此展开会商。由于在所有医美伤害案件中,假医美产品和医生资质掺假导致的伤害案件占比很高,因此打假应该成为治理医美乱象的重要手段。
  在医美领域打假,局面比较复杂。医学专业性很强,分科和分项很细,资质种类多、范围广,资质掺假或超范围执业,有时难以察觉和定性;医美产品的成分、分类、假药认定等,往往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有的不法分子在偏远地区生产假药,再经由互联网销往各地,不仅来源复杂,而且由于药品追溯码普及率不高,导致追溯假药的难度大大增加;医美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发现线索和调查取证比较被动和滞后……凡此种种,无不给医美领域打假治乱带来了难题。
  提高办案人员医学专业素养、善用医疗机构专业力量,是突破医美打假难关的理想途径。近年来,市场监管、卫生监督、食药监等部门引进的医学人才越来越多,但在公检法系统中,法律和医学知识兼具的人才还比较稀缺,应加大这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要善于运用外部专业医疗机构的力量,作为推进办案和行业治理的有力支撑。在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多地检察机关充分借助“外脑”,广泛征求医学专业人员意见,邀请具有医疗卫生背景知识的专业人员作为特邀检察官助理,与办案人员一起研究案件证据,就医学、药学等专业问题进行会商和研讨,为处理这类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注重联合执法,医美打假才能握指成拳,形成无缝对接。医美案件链条长、涉及部门多,有时即使掌握了涉假信息、作出了专业判断,但由于部门协调不足,导致已有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有鉴于此,应当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医美信息交流平台,健全完善个案协作、信息交流、案件通报、联席会议等机制,强化信息交流,不断提高医美领域打假的时效性与精准度,这样才能对假冒医美产品实现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的全链条打击,并让缺乏资质或资质不全的机构和人员无法通过跨地域流动来逃避监管。
  技术与管理协作、行政与司法链接、刑事与民事甄别、线上与线下同步、本地与异地配合等,均是整治医美乱象需要化解的难题。医美领域专项整治的成功,既在于查办了多少案件、挽回了多少损失,更在于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与整治手段。唯有在成功个案中总结出经验,在司法实践中提炼出参考蓝本,医美乱象治理模式才会日臻完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