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声音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权益保障要适应工作新形态
· 合理构建算法安全秩序
· “先游后付”实现双赢须以诚呵护
· 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牵引风险治理
· 以高质量地方立法促进社会善治
· 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风险预测水平

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牵引风险治理

( 2022-11-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 周海银 向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枫桥经验”,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些都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风险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智慧结晶,是新征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法宝。总结推广地方经验,将其纳入国家制度体系,推动全局工作,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创设的有效制度路径,赋予国家制度体系灵活性和适应性。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及时总结各地社会治理创新的宝贵经验,并纳入国家治理制度体系。而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各地社会治理创新宝贵经验中最杰出的代表。
  总结“枫桥经验”产生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可以发现“枫桥经验”有四个核心要素,即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的灵魂,群众路线是“枫桥经验”的本色,促进社会和谐是“枫桥经验”的初衷,矛盾风险管控是“枫桥经验”的底线。这四个核心要素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的目标要求逻辑融洽。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牵引社会风险治理,是实践发展的必然。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浙江省诸暨市社会治理的最新经验总结,是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与党和国家顶层设计的结合。它是地方性的,同时又具有普遍价值;它是历史的,同时又是现实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它是具体的做法,同时又是一种精神、导向和原则,与国家治理的根本方向高度一致。“枫桥经验”从诞生起,就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结合。“枫桥经验”固有的特质,是“枫桥经验”由最初党领导下基层创造的社会矛盾化解经验,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牵引风险治理是必然逻辑。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世界风险社会”。国内外社会风险、社会安全事件表明,社会矛盾演进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可归纳为“CRCE矛盾风险演进框架”,即“矛盾(Contradictions)--风险(Risks)--危机(Crisis)--事件(Events)”。社会风险的源头是多元的,其中包括社会矛盾。部分社会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酝酿产生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如果管理不好,会演化为社会危机;社会危机被一定因素触发,则会形成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事件。因此,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是进行社会风险治理的逻辑起点,更是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逻辑起点。而矛盾预防化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其“看家本领”。在风险社会背景下,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牵引社会风险治理,从理论上讲是必然的逻辑。
  近年来,各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经济金融风险、群体性矛盾纠纷、环境社会风险、科技风险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治理经验智慧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生命力。“风险--危机事件”既是对国家和地方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也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机遇。在风险治理的考验中弘扬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有助于解决基层社会风险治理、应急管理中的若干现实“痛点”,而且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中不断夺取新胜利。
  新时代十年,党领导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领域风险因素容易在基层交织叠加、共振转化,甚至形成复合型风险、重大风险,基层社会风险治理面临新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基层社会风险治理是国家安全防护体系的坚实基础。要坚持党的领导,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不断增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运用制度威力和成功经验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积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在基层社会风险治理中发挥其更大牵引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理念、制度、体制创新发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基层,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
  (作者分别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员,本文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多元矛盾纠纷成因分析及疏导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21YFC3300500﹞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