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市巡礼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防范化解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助力乡村振兴
· 打造“红色物业”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 “源头防范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化家事促家和
· 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 综合治理为家事“把脉”开幸福“良方”

广西梧州:
综合治理为家事“把脉”开幸福“良方”

( 2022-09-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市巡礼
  □ 本报记者 马艳 本报通讯员 高寒 蒋勇杰
  
  “原来想着这辈子就完了,谢谢你们给了我站起来的动力,我会带着孩子好好生活。”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角嘴街道潘塘社区,市民小何对潘塘社区心理咨询师廖开伟说。小何因企业亏损负债,滋事斗殴服刑,回归社会后妻子提出离婚,在万念俱灰时预约了社区心理咨询师,经过几番心理咨询,终于走出阴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平安建设的基础。”梧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旭升说,近年来,针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是引发“民转刑”案件主要因素的问题,梧州市秉承以防为先、以防为主、以防为要的工作理念,坚持多方联治、多层联排、多元联调,有温度、有热度、有深度地推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防范化解,守护好“家”的港湾,助力平安梧州建设取得新成效。
多方联治织密矛盾纠纷“防控网”
  万秀区南中社区是梧州市“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机制的试点发源地。2019年10月,万秀区在南中社区设立心灵驿站,一批国家心理执业咨询师走进社区,为市民免费提供心理咨询。
  两年多来,“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机制在梧州市由点及面全面铺开,心理服务团队用专业的心理技巧解决社区群众心理困境,探索创新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规范管理措施。
  10岁的毕某是“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的受益者。因出生时被医生诊断为肌张力过高,毕某常常看到父母因为自己的康复问题吵架,并遭到父亲暴力相向,导致其从小脾气狂躁,曾扬言要杀掉爸爸和妹妹,一家人的关系剑拔弩张。
  了解到毕某一家的情况后,万秀区立即启动心理应急救援机制,由社区心理咨询师、学校班主任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矛盾化解小组,经过多轮的疏导,毕某长期以来的心结被打开,与父母敞开心扉,家庭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目前,梧州市在全市城市社区设立心灵驿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邀请50名心理咨询师进驻,实现“线上+线下”全天候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紧张的家庭提供心理服务,先后帮助多名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妇女、儿童走出心理困境,重建和谐家庭关系,有效化解多起严重家庭矛盾纠纷。
  在深入推广“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机制的同时,梧州市开通“桂姐姐”电话热线,建立“儿童之家”“家长阵地”“12338巾帼维权家园”,在乡镇(街道)建立“吾爱梧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通过多方联治,强化群众以法律思维解决矛盾纠纷意识,把积极向上的婚姻家庭价值导向传导至千家万户。
多层联排织密矛盾纠纷“排查网”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梧州市主动作为、提前谋划,落实网格普查、部门联查及线上筛查等多种排查方式。
  从过去群众带着矛盾纠纷找到相关部门,到现在网格员深入辖区排查矛盾纠纷信息,梧州市打破传统固有模式,推进作风革命,大力提升工作效能。
  全市构建了网格化服务管理“1+1+1+N”力量体系,即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1名双报到干部、N名志愿者定期深入村(社区)巡查,通过望、问、聊排查群众中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同时,充分调动村(社区)老年人、物业保安、楼栋长、小商店老板等群体力量延伸信息收集触角。
  法院、公安、民政、教育、妇联等单位建立了信息共享通报制度,在法院立案、公安接报警、民政窗口以及学校家访中发现的涉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信息实时报送矛盾调处中心,由中心做好信息研判;实行工作派单、跟踪,形成工作闭环。
  在线上,“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平台每季度向群众推送或发放婚姻家庭状况调查问卷,对群众婚姻家庭状况进行普查,利用大数据分析统计,筛查出重点家庭、重点人员,及时委派心理咨询师或社工入户疏导调解。2021年以来,共筛查出存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家庭43户,全部委派心理咨询师、社区干部等疏导化解。
多元参与织密矛盾纠纷“调处网”
  “司法良方”治愈“家事之痛”。梧州市、县两级法院及乡镇派出法庭依托家事审判庭,在涉婚姻家庭案件开庭前设置诉前调解程序,把法庭开到社区和乡村,每年通过诉前调解修复200多个家庭关系。
  梧州市妇联联合市司法局在市县两级建立婚姻纠纷调解委员会,在乡镇一级建立婚姻纠纷调解室,组建以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为主体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专业团队,近三年来调处各类婚姻家庭矛盾纠纷3000多起,为全市婚姻家庭筑牢爱的“防火墙”。
  全市多元参与,联合“会诊”,用“柔”的方法做好“和”的文章。村(社区)设立“村民评理说事点”、个人调解室,村贤、社贤、族老等德高望重人士一起参与调解,全市近60%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