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院
|
|
□ 关颖雄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关于深化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建立健全高校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旨在进一步强化高校正风肃纪,确保高校的纪检监察工作在新形势下,能够扎实有效地提升“事前监督”的全覆盖效应,从而让纪检监察工作扎扎实实地从事前的预防职务犯罪同之后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有效结合起来。彰显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科学规范特点的同时,也完全符合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现实需要。 遏制高校学术不端的歪风邪气。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相关学术不端处理决定来看,不仅涉及国内多所高校的教师,而且其中不乏一些行业、学科的带头人。由此可见,当下高校范围内的学术造假行为已经绝非个案。从纪检监察的视角来看,绝对不能仅仅将其视为“学术领域”的瑕疵与问题,需要从这种表象上的“学风失德”向本质上的“师风失德”延伸,深挖其中可能存在的项目基金申报过程中的行贿受贿等贪渎行为。作为高校的纪检监察干部,在处理这类型问题的过程中,务求做到“三早一停”,三早就是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一停就是在及时巩固证据链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停止相关当事人的学、研资格。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学术不端所造成的恶劣学术界及社会负面影响,而且还能够及时追缴国家所拨付的相关基金项目资金,挽回损失。在这种重拳出击的影响下,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中充分地体现出纪检监察工作紧贴时代需要、与时俱进发展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工作特征。 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式。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校基础建设的投入,不少高校面临搬迁和建设新校园等问题,尽管吃回扣、虚报工程预算等情况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强力管控下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然而,一些明显带有隐蔽性的不当利益输送行为却不断花样翻新地出现。这不仅给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有序进行制造了极大的难度,同时也严重污染了高校的政治生态。为了提升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纪检监察干部创造性地提出了“监督与自我监督并行”的纪检监察新机制。这种机制除了需要包括学校内部的公开透明之外,同时也要有自我监督,如果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以有限度地将社会监督引入其中,从而把纪检监察工作不仅做到“质化”,同时还需要做到“量化”与“细化”。作为高校的纪检监察人员,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抽离任何一个可能存在不当利益输送的因素,阻断任何一种可能造成不当利益输送的要件。对于较容易发生问题的基建环节,纪检监察干部一方面加强了对相关责任人负责的台账信息的复核,另一方面着手启动“事中审计”的方式,对项目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关联人员的相关行为,特别是资金往来行为进行阶段性的审计。这种“纪检监察与审计同步”的形式,完全打破了之前统一采用事后专项审计的固定方式。如此调整不仅体现出纪检监察工作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特点,而且还从根本上肃清高校环境内的不当利益输送行为。 树立永葆清廉本色的工作作风。打铁必须自身硬,身体力行地做好表率,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校环境中的纪检监察干部,除了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经常检视自己的言行之外,还需要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依托浓厚的书卷气息和学术氛围,来涤荡自己的心境与思想,从而自觉做到廉洁自律的标准要高于一般干部和老师,必须要以身作则。对待纪检监察工作,需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检视权力,正确对待党和群众的监督。在涉贪案件和人员的查处过程中,尤为需要注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高校的党委工作与改善高校政治生态有机结合起来,把履行监督监察职能与密切党群、干群、师生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在努力维护高校环境中公平与公正秩序的基础上,对于涉贪人员,秉承“治病救人”的原则,自始至终保持案件查办的高压与严管并存、惩前与毖后并用、惩戒与教育并行原则,通过“讲真话、求真相、说真理”,最大程度上去分析、解读贪腐案件的成因与本质,充分地体现出新时期高校纪检监察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将案件办成“铁案”,让涉贪人员得到应有的惩戒,让广大师生,尤其是领导干部同志在其中得到警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纪检监察工作绝非仅仅是把重点放在“犯错误的同志身上”,更需要保护那些恪守使命的学术精英,对于任何试图利用诬陷、诋毁等方式来抹黑或者干扰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员与行为,纪检监察工作应当勇于走在前、站在前,采用一切形式还清者自清的同时,对于那些心怀不轨之人需要重拳出击予以必要的严惩,确保监督问责机制的公平性原则,从根本上维护纪检监察工作的严肃性,提升高校环境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纪检监察干部新的历史使命,在高校这个“学术净土”中,纪检监察干部应当夯实政治根基、履职尽责,践行纪检监察工作“一直在路上”,从而确保高校环境中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风,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和建设者树立良好的师风与师德。
|
|
聚焦新时代要求 稳步提升高校纪检监察履职能力
|
|
|
|
( 2022-07-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
□ 关颖雄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关于深化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建立健全高校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旨在进一步强化高校正风肃纪,确保高校的纪检监察工作在新形势下,能够扎实有效地提升“事前监督”的全覆盖效应,从而让纪检监察工作扎扎实实地从事前的预防职务犯罪同之后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有效结合起来。彰显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科学规范特点的同时,也完全符合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现实需要。 遏制高校学术不端的歪风邪气。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相关学术不端处理决定来看,不仅涉及国内多所高校的教师,而且其中不乏一些行业、学科的带头人。由此可见,当下高校范围内的学术造假行为已经绝非个案。从纪检监察的视角来看,绝对不能仅仅将其视为“学术领域”的瑕疵与问题,需要从这种表象上的“学风失德”向本质上的“师风失德”延伸,深挖其中可能存在的项目基金申报过程中的行贿受贿等贪渎行为。作为高校的纪检监察干部,在处理这类型问题的过程中,务求做到“三早一停”,三早就是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一停就是在及时巩固证据链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停止相关当事人的学、研资格。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学术不端所造成的恶劣学术界及社会负面影响,而且还能够及时追缴国家所拨付的相关基金项目资金,挽回损失。在这种重拳出击的影响下,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中充分地体现出纪检监察工作紧贴时代需要、与时俱进发展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工作特征。 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式。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校基础建设的投入,不少高校面临搬迁和建设新校园等问题,尽管吃回扣、虚报工程预算等情况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强力管控下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然而,一些明显带有隐蔽性的不当利益输送行为却不断花样翻新地出现。这不仅给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有序进行制造了极大的难度,同时也严重污染了高校的政治生态。为了提升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纪检监察干部创造性地提出了“监督与自我监督并行”的纪检监察新机制。这种机制除了需要包括学校内部的公开透明之外,同时也要有自我监督,如果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以有限度地将社会监督引入其中,从而把纪检监察工作不仅做到“质化”,同时还需要做到“量化”与“细化”。作为高校的纪检监察人员,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抽离任何一个可能存在不当利益输送的因素,阻断任何一种可能造成不当利益输送的要件。对于较容易发生问题的基建环节,纪检监察干部一方面加强了对相关责任人负责的台账信息的复核,另一方面着手启动“事中审计”的方式,对项目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关联人员的相关行为,特别是资金往来行为进行阶段性的审计。这种“纪检监察与审计同步”的形式,完全打破了之前统一采用事后专项审计的固定方式。如此调整不仅体现出纪检监察工作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特点,而且还从根本上肃清高校环境内的不当利益输送行为。 树立永葆清廉本色的工作作风。打铁必须自身硬,身体力行地做好表率,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校环境中的纪检监察干部,除了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经常检视自己的言行之外,还需要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依托浓厚的书卷气息和学术氛围,来涤荡自己的心境与思想,从而自觉做到廉洁自律的标准要高于一般干部和老师,必须要以身作则。对待纪检监察工作,需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检视权力,正确对待党和群众的监督。在涉贪案件和人员的查处过程中,尤为需要注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高校的党委工作与改善高校政治生态有机结合起来,把履行监督监察职能与密切党群、干群、师生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在努力维护高校环境中公平与公正秩序的基础上,对于涉贪人员,秉承“治病救人”的原则,自始至终保持案件查办的高压与严管并存、惩前与毖后并用、惩戒与教育并行原则,通过“讲真话、求真相、说真理”,最大程度上去分析、解读贪腐案件的成因与本质,充分地体现出新时期高校纪检监察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将案件办成“铁案”,让涉贪人员得到应有的惩戒,让广大师生,尤其是领导干部同志在其中得到警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纪检监察工作绝非仅仅是把重点放在“犯错误的同志身上”,更需要保护那些恪守使命的学术精英,对于任何试图利用诬陷、诋毁等方式来抹黑或者干扰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员与行为,纪检监察工作应当勇于走在前、站在前,采用一切形式还清者自清的同时,对于那些心怀不轨之人需要重拳出击予以必要的严惩,确保监督问责机制的公平性原则,从根本上维护纪检监察工作的严肃性,提升高校环境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纪检监察干部新的历史使命,在高校这个“学术净土”中,纪检监察干部应当夯实政治根基、履职尽责,践行纪检监察工作“一直在路上”,从而确保高校环境中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风,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和建设者树立良好的师风与师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