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本报北京3月30日讯 记者张维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次制定生态保护的监管规划。 据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规划》以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监管体系为主线,提升生态保护监管协同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美丽中国根基。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的五项重点任务,包括深入开展重点区域监督性监测、推进生态状况及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完善生态保护监督执法制度、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和提升生态保护监管协同能力等。 《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保护监管政策制度和法规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全国生态监测监督评估网络,对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遥感监测,生态保护修复监督评估制度进一步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地不合理开发活动基本得到遏制。
|
|
我国首个生态保护监管规划印发
|
|
|
|
( 2022-03-3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本报北京3月30日讯 记者张维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次制定生态保护的监管规划。 据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规划》以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监管体系为主线,提升生态保护监管协同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美丽中国根基。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的五项重点任务,包括深入开展重点区域监督性监测、推进生态状况及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完善生态保护监督执法制度、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和提升生态保护监管协同能力等。 《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保护监管政策制度和法规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全国生态监测监督评估网络,对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遥感监测,生态保护修复监督评估制度进一步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地不合理开发活动基本得到遏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