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9 2/9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坚决纠正不规范执法司法问题
· 廖子怀:守山区解纠纷
· 柴冬梅:求极致勇担当
· 矛盾隐患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 扎实抓好反拐行动计划任务措施的落实
坚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 坚决防范化解“五类风险”
确保市域成为重大风险终结地
· 甘肃:全过程发扬民主扎实推进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工作
· 扎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
· 深化制约监督 坚守公平正义

矛盾隐患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永州创推政法“‘五老’+”调解机制破治理难题

( 2022-03-3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 本报通讯员 齐吴钢 何常胜
  
  从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行政人员和律师中择优选聘,组建政法“五老”调解队伍,并在市、县两级信访接待中心建立政法“五老”调解工作室,实行“政法‘五老’坐班+城市‘好邻居’(志愿者)”“政法‘五老’巡回约访+农村‘好邻居’(新乡贤)”调解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确保矛盾纠纷隐患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湖南省永州市采访时发现,永州全面推行政法“‘五老’+”调解机制,充分发挥政法“五老”懂法律、有经验、有时间、有情怀等优势,有效破解了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调、复杂疑难纠纷久拖不决等难题,补足了基层治理短板,促进了和谐、维护了稳定,全市因矛盾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
推行政法“‘五老’+”调解机制
  “长期以来,信访量大、积案多、重复信访率高、涉法涉诉多等问题,已成为永州市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难题。”永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唐国玉介绍,探索推行政法“‘五老’+”调解机制,是为了破解群众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调等难题,整合、激活各方资源,补足基层治理短板。
  近年来,永州市发生的刑事案件尤其是命案,80%以上是由婚恋家庭、邻里纠纷、土地权属、合同权益等矛盾纠纷引发的“民转刑”案件。在做群众工作时,永州市委政法委发现,一方面,有些群众在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时往往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调;有些信访“钉子户”“专业户”对诉求涉及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断章取义;有些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情况复杂、跨时较长,成为“疑难杂症”,需要一定时间去调查取证和反复做工作,而现有接访、调解、司法力量有限,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全市有一大批退下来的“老政法”,大多数是老党员,长期从事政法工作,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攻克信访、调纠难题,且愿意奉献余热,在矛盾纠纷调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从2020年开始,永州在双牌县探索推行政法“五老”(含政法“五老”+“好邻居”)调解机制,在宣传乡风文明、化解矛盾纠纷、关爱困境儿童、改善村容村貌、监督违法乱建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11月5日,永州市信访接待中心(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政法“五老”调解工作室揭牌成立,标志着这项机制正式在永州市推开。
  据永州市委政法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李俊雄介绍,为更好保障政法“五老”调解机制发挥作用,永州对全市政法“五老”人员信息进行梳理,将热心公益事业、法律知识娴熟、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身体健康的政法“五老”对象分门别类纳入政法“五老”人才库。目前,全市政法“五老”人才库登记有1100余人。
政法“五老”与“好邻居”相结合
  为了将政法“五老”调解与“好邻居”调解相结合,永州在城区实行“政法‘五老’坐班+‘好邻居’(志愿者)”调解机制,在农村则实行“政法‘五老’巡回约访+‘好邻居’(新乡贤)”预约流动调解机制,推动大事小情在基层化解。
  目前,永州市、县(区)两级组建了政法“‘五老’+”调解队伍15支502人。182个乡镇(街道)设立政法“五老”流动调解工作室,307个社区(居委会)设立政法“五老”+“好邻居”(志愿者)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2999个行政村设立政法“五老”+“好邻居”(新乡贤)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政法“‘五老’+”调解队伍实现市、县、乡全覆盖。
  据唐国玉介绍,政法“五老”有的精通法律、有的擅长办案、有的善于做群众工作,在调解过程中合理分工,往往能产生叠加效应。而且他们大多长期从事办案和群众工作,善于协调和整合各方力量,汇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两年来,全市政法“五老”+“好邻居”共受理各类信访和矛盾纠纷2289件,成功调解1938件,开展法律咨询4460人次,解疑息访息诉310人次。
强化保障提升调解员专业能力
  2021年上半年,双牌县城紫金国际小区一处住房装修时,承包商黄某的妻子范某挑沙子时,不慎从阳台坠落死亡。死者家属聚集100多人到信访中心上访,政法“五老”调解室迅速接案。双方当事人就赔偿问题意见分歧大,调解员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分别指出双方法律风险点和责任义务,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据永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秦远林介绍,为强化保障,永州市已投入50多万元设立政法“五老”调解工作室,并为政法“五老”调解员发放值班补助,每年为政法“五老”调解员免费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根据政法“五老”调处矛盾纠纷的难易程度,实行“一案一补”,2021年以来,共发放包括政法“五老”调解在内的“以奖代补”资金105.5万元。通过开展培训不断提升调解员专业能力,截至目前,已举办政法“五老”(含政法“五老”+“好邻居”)培训班50余场次,5300余人次参加培训。
  “政法‘五老’与‘好邻居’懂法、懂政策,很专业,语气亲和、有耐心,他们的调解确实容易让人心服口服信服,化解心结,心平气和。”65岁的永州市司法局原局长、市政法“五老”调解工作室成员何建民告诉记者,他调解的很多矛盾,当事人往往是刚进来时嗓门特别大,调着调着声音就小了,语气平和了,矛盾很快也就化解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永州因矛盾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其中命案呈大幅下降,2021年命案较2016年下降59.1%,较2020年下降18.2%,其中2021年10月至12月连续3个月实现“零命案”。在2021年全省安全感民意调查测评中,永州市排名全省前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