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张昊 “我是一名退休公职人员,20多年前因相关犯罪案件被海淀区检察院立案调查,我是清白的,未被追究法律责任,但在原单位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2021年8月3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检察官王兵照例拿到了检察服务中心当日的群众来信。拆开其中一封,只见信上一笔一画工整书写着上述的文字。 来信的是80多岁的老人王勤(化名),他认为20多年前海淀区检察院将他作为“嫌犯”“立案审查”有误,一直无法释怀。 看完信后,王兵马上前往该院档案室查询老人反映的案件是否存在。仔细查找“尘封”的档案,详细核对办案系统和原始档案记录,王兵都没有查找到老人所说的案件。 掌握情况后,王兵立即拨打老人留的电话,但无法接通。他又通过信访系统给老人发信息并留下办公电话,让对方看到后与他联系。一段时间过去了,老人还是没能联系上。 “信封上有地址,我们可否登门向老人回复答复?”王兵向海淀区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负责检察服务中心工作的宋燕军汇报后,决定进一步发挥能动性化解这起信访案件。 经过不懈努力,两位检察官终于辗转找到了老人的住处。 “没想到检察院的人能当面给我回复。”王勤见到检察官非常激动,反复说道。两位检察官走进老人家,耐心倾听老人再次讲述事情原委,并向家属了解相关情况。 “当时您作为单位负责人,办案机关找您只是配合调查,询问案件相关情况,并没有对您进行‘立案侦查’。从您和家人刚才所说的情况看,单位对您也没有不公对待……”结合老人的回忆以及前期查询的相关情况,两位检察官用两个多小时向老人和家属耐心释法说理、答疑解惑,老人二十余年的心结终被解开。 在这起信访案件办理过程中,海淀区检察院第九检察部检察官“登门问诊”,让信访群众看上“专家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温度和关怀,展现出用心和担当。这正是近年来该院开展信访化解工作的一个缩影。 “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是检察机关对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检察为民办实事”的切实举措。 海淀区检察院紧紧围绕检察中心工作,落实“接诉即办”工作要求,组建专业化办信团队,创新“四+”办信工作模式,努力做到日清日结,以最快的速度回应群众关切诉求。2016年以来,海淀区检察院共审查办理群众来信6645件、网络信访44775件。群众来信七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实体性答复率100%,是海淀区检察院近年来始终保持的记录。 在专业化方面,海淀区检察院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契机,打造一站式信访接待受理平台,优化检察服务中心大厅布局,整合律师接待室、律师工作站等职能,增设“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窗口”。建立一站式信访接待“分诊台”,能当场受理和答复的,当场审查处理;不能当场办理的,按照“性质明确分流快、难于归口审查快、实名来信回复快、上级交办办理快、办理结果答复快”的“五快”办理机制开展工作,确保首次涉法涉诉信访及时审查分流。 海淀区检察院还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值班接访工作,在重大活动节点期间,安排院党组成员、业务部门中层干部在检察服务中心大厅接访,让来访群众看上“专家号”。检察服务中心大厅设立律师工作站,实现法律援助律师工作日全覆盖。同时,加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力度,引入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等“第三方平台”,推进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干警们的辛勤付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赢得了荣誉肯定。2021年10月,海淀区检察院第九检察部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第十届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荣誉称号。同年12月,第九检察部获评北京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多措并举落实“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
|
领导轮值接访让来访群众看上“专家号”
|
|
|
|
( 2022-02-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张昊 “我是一名退休公职人员,20多年前因相关犯罪案件被海淀区检察院立案调查,我是清白的,未被追究法律责任,但在原单位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2021年8月3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检察官王兵照例拿到了检察服务中心当日的群众来信。拆开其中一封,只见信上一笔一画工整书写着上述的文字。 来信的是80多岁的老人王勤(化名),他认为20多年前海淀区检察院将他作为“嫌犯”“立案审查”有误,一直无法释怀。 看完信后,王兵马上前往该院档案室查询老人反映的案件是否存在。仔细查找“尘封”的档案,详细核对办案系统和原始档案记录,王兵都没有查找到老人所说的案件。 掌握情况后,王兵立即拨打老人留的电话,但无法接通。他又通过信访系统给老人发信息并留下办公电话,让对方看到后与他联系。一段时间过去了,老人还是没能联系上。 “信封上有地址,我们可否登门向老人回复答复?”王兵向海淀区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负责检察服务中心工作的宋燕军汇报后,决定进一步发挥能动性化解这起信访案件。 经过不懈努力,两位检察官终于辗转找到了老人的住处。 “没想到检察院的人能当面给我回复。”王勤见到检察官非常激动,反复说道。两位检察官走进老人家,耐心倾听老人再次讲述事情原委,并向家属了解相关情况。 “当时您作为单位负责人,办案机关找您只是配合调查,询问案件相关情况,并没有对您进行‘立案侦查’。从您和家人刚才所说的情况看,单位对您也没有不公对待……”结合老人的回忆以及前期查询的相关情况,两位检察官用两个多小时向老人和家属耐心释法说理、答疑解惑,老人二十余年的心结终被解开。 在这起信访案件办理过程中,海淀区检察院第九检察部检察官“登门问诊”,让信访群众看上“专家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温度和关怀,展现出用心和担当。这正是近年来该院开展信访化解工作的一个缩影。 “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是检察机关对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检察为民办实事”的切实举措。 海淀区检察院紧紧围绕检察中心工作,落实“接诉即办”工作要求,组建专业化办信团队,创新“四+”办信工作模式,努力做到日清日结,以最快的速度回应群众关切诉求。2016年以来,海淀区检察院共审查办理群众来信6645件、网络信访44775件。群众来信七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实体性答复率100%,是海淀区检察院近年来始终保持的记录。 在专业化方面,海淀区检察院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契机,打造一站式信访接待受理平台,优化检察服务中心大厅布局,整合律师接待室、律师工作站等职能,增设“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窗口”。建立一站式信访接待“分诊台”,能当场受理和答复的,当场审查处理;不能当场办理的,按照“性质明确分流快、难于归口审查快、实名来信回复快、上级交办办理快、办理结果答复快”的“五快”办理机制开展工作,确保首次涉法涉诉信访及时审查分流。 海淀区检察院还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值班接访工作,在重大活动节点期间,安排院党组成员、业务部门中层干部在检察服务中心大厅接访,让来访群众看上“专家号”。检察服务中心大厅设立律师工作站,实现法律援助律师工作日全覆盖。同时,加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力度,引入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等“第三方平台”,推进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干警们的辛勤付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赢得了荣誉肯定。2021年10月,海淀区检察院第九检察部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第十届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荣誉称号。同年12月,第九检察部获评北京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