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环球法治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2 0 2 1,“中国印记”让世界瞩目
· 国际社会密集发声期待北京冬奥会
· RCEP生效将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 中国入世二十周年与
法治建设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1,“中国印记”让世界瞩目

( 2021-12-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图为12月8日,在合肥北站物流基地,第2000列合肥中欧班列即将启程。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图为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约旦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项目外景。 新华社发   
  图为9月9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中)为中国疫苗工厂奠基。 新华社发   
编者按
  岁月不淹,春秋代序。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叠加百年变局,跌宕起伏,令人难忘。
  回望这一年,世界看到了怎样的中国?2021年,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团结合作、守望相助的人间正道,从为人类健康福祉、维护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到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宣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现出大国担当。
  回望这一年,我们又看到了怎样的世界?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各国肆虐,人类生命健康安全遭遇严重挑战。世界体系发生深刻结构性变化,各类矛盾复杂交织、冲突不断。
  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发年终专稿,带您一起回望“冰与火”的2021年。
  □ 本报记者 吴琼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顾极不平凡的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气候变化挑战突出、单边主义愈演愈烈……全球多重挑战接踵而至,加速了大变局的演进,持续改变着全球化态势和国际格局。身处全球发展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更加渴望倾听中国的声音。2021年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痛点”把脉开方、为全球发展把舵定向,在人类发展进步的征途上留下更加鲜明深刻的“中国印记”,让世界为之瞩目!
弥合免疫鸿沟彰显中国担当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延宕,抗疫仍然是全球高频词。时近岁末,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在世界多国扩散,全球打赢疫情阻击战仍面临重重困难。
  危急时刻方显大国担当。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毫无保留地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为世界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的那样,“我国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为弥合全球“免疫鸿沟”作出了不可忽视的巨大贡献。
  中国政府最先提出新冠疫苗应该成为全球公共产品,作出促进疫苗公平可及的“中国承诺”。在2021年10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上,中国政府郑重提出“全球疫苗合作行动倡议”,包括支持同发展中国家联合研发、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就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早作决定、加强疫苗及原辅料跨境贸易合作、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紧急使用清单推进疫苗互认、为发展中国家获取疫苗提供金融支持等6个方面重要举措。
  纵观2021年,中国采取一系列扎实行动,以落实新冠疫苗应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迄今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8.5亿剂疫苗。全球除中国外,共接种约56亿剂疫苗,中国提供了其中的三分之一。这些疫苗在100多个国家产生了良好成效和经济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中国最早支持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在中国政府指导下,中国企业已经和19个国家合作生产疫苗,包括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非洲国家。中国还同30个国家一道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为构筑全球免疫防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之际,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联合国甚至将2021年称为“重塑我们与自然关系的关键一年”,呼吁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
  中国积极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从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到宣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从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到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展现大国担当。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政府多次向国际社会发出守护地球家园的中国倡议,提供完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
  在2021年10月于中国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四点倡议,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等一系列新举措,与世界分享中国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考和新举措。
  在10月至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上,中美两国联合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在今年4月《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的基础上,提出了中美双方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开展各自国内行动、加强双边合作、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的具体举措,有效提升了各方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为弥合分歧、扩大共同立场注入了动力。
中方切实行动践行多边主义
  “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疫苗鸿沟等诸多传统、非传统挑战,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更需要各国坚定不移支持多边主义。”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卫生筹资大使、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近日如是说。
  2021年,中国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等多场重要多边会议和活动,推动国际合作与对话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于2021年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程序。在中方的推动下,RCEP这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达到生效门槛,将于2022年1月生效;中国还于9月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方上述举措向世界证明,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是大道、正道,各国在挑战面前应选择团结、合作而不是冲突、对抗。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等具体行动,也在践行开放、包容的多边主义。2021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周年。在中国的不懈努力下,8年来,“一带一路”在合作中不断发展,已经成为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也由此被认为是对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重要贡献,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中国方案”。
  无独有偶,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贸组织成员,努力为WTO改革和谈判提出中国建议、中国主张,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今年也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5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在国际事务中遵循多边主义立场,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以对话、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国际事务。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评价称:“50年来,中国在维护联合国作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推动全球发展、完善全球治理需要越过重重关隘。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真正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未来将继续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