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窗口 |
8 |
2/8 |
1
|
2
|
3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周孝清 □ 本报通讯员 柯丽梅 2019年收案242件、2020年收案169件、2021年前5个月收案77件,诉讼案件量呈现明显下降态势……江西省全南县南迳镇是闻名全国的“芳香小镇”,近年来,全南县人民法院南迳法庭大力推行以“矛盾纠纷不上交、司法服务不缺位”为内涵的“寻乌经验”,将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3年来始终保持着全院调撤率最高、上诉案件零发改、所办案件零上访等闪亮纪录,让“寻乌经验”之花在芳香南迳绚烂绽放。 就地开庭 现场办案 南迳镇大田村李某英与利某群是邻居,因利某群家化粪池新安装的排污口接入李某英家门口露天排水沟中,双方发生口角并动起手来,致使李某英受伤。大田村委会、南迳派出所多次组织双方调解未果。 2019年8月,李某英到法庭起诉利某群。南迳法庭庭长赖春文及书记员到案发地现场查看发现,当地建房缺乏统一规划,化粪池排污问题非常棘手,案件很有代表意义,便决定在村委会开庭审理此案。巡回庭审持续了3个多小时,法官从情、理、法角度多番解释和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重新安装排污口,并支付5000元赔偿费给原告。案件得到妥善解决。 “南迳法庭巡回审判,既方便了我们老百姓打官司,还给我们上了一堂法治课。”旁听的村民说。 “通过现场办案、就地开庭,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既办案又普法,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赖春文介绍,近3年来,南迳法庭干警共现场办案290余次,巡回开庭57场。法庭把当地风土人情、客家传统文化风俗等引入调解工作,同时把执法办案融入到上门送达的过程中,一旦找到当事人,就立即进行庭前调查和调解工作,30余件案件就是在送达过程中调解的。 据介绍,南迳法庭还积极开展人民法官在身边活动,法庭干警经常利用假日送法到圩镇、进校园、入企业、去村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讲法治课、案件回访等,实现法庭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沟通,真正把公正送到群众身边。 线上服务 指尖解纷 南迳法庭主动把握互联网时代脉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努力让老百姓少跑腿。 2020年3月,原告李某与被告林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开庭在即,身处浙江的林某无法赶到。主审法官与原被告建立了微信群,决定开展线上“隔空”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林某通过微信确认了调解协议内容,法庭出具了调解书,案件实现高效快捷结案。 在南迳法庭,以类似方式处理案件已经成为工作常态。从庭长到书记员都积极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和多元化解“e平台”等,让当事人通过视频连线实现有效沟通交流,通过线上传输诉讼证据、开展视频调解、远程调查取证等,既节约了诉讼成本,又提高了诉讼效率。 3年来,南迳法庭通过电话、微信、线上调解平台等“隔空”调解案件38件,有效解决了外地群众往来不便的问题,实现了纠纷快速化解。 诉调对接 多元化解 “以前调解纠纷要去镇里找政府,到法院打官司,现在就在村里找调解员。”中寨乡罗坊村钟某说。 据介绍,南迳法庭充分利用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的优势,对村民发生的矛盾纠纷,先由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提前主动介入调解,法庭强化调解指导,并开展司法确认,努力化解纠纷于萌芽状态。 2021年4月,原告某保险公司诉被告谭某追偿权一案,由法庭干警与该村特邀法官助理一起,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一个星期内,被告就履行了调解协议。南迳法庭下辖32个村(社区)都配备了一名特邀法官助理。特邀法官助理可以帮助法院开展送达、找人、找财产工作,并接受法院委托开展调解工作,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增加了一道防火墙。 南迳法庭定期举办法庭开放日活动,通过庭审观摩、案件讨论等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特邀法官助理、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进行法律知识、调解技巧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化解纠纷能力。对已立案的纠纷案件,法庭研判案情后,筛选出人情世故、乡风习俗较浓的案件,引导当事人到村(社区)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近3年来,通过这种方式,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0余件。 小法庭,大作为。南迳法庭的工作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寻乌经验”,践行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工作路线,真正担负起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和主力军职责。2019年8月,该法庭通过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双达标”法庭考核,连续多年获评机关先进集体。
|
|
芳香南迳绽放“寻乌经验”之花
|
|
|
|
( 2021-06-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窗口 |
|
□ 本报记者 周孝清 □ 本报通讯员 柯丽梅 2019年收案242件、2020年收案169件、2021年前5个月收案77件,诉讼案件量呈现明显下降态势……江西省全南县南迳镇是闻名全国的“芳香小镇”,近年来,全南县人民法院南迳法庭大力推行以“矛盾纠纷不上交、司法服务不缺位”为内涵的“寻乌经验”,将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3年来始终保持着全院调撤率最高、上诉案件零发改、所办案件零上访等闪亮纪录,让“寻乌经验”之花在芳香南迳绚烂绽放。 就地开庭 现场办案 南迳镇大田村李某英与利某群是邻居,因利某群家化粪池新安装的排污口接入李某英家门口露天排水沟中,双方发生口角并动起手来,致使李某英受伤。大田村委会、南迳派出所多次组织双方调解未果。 2019年8月,李某英到法庭起诉利某群。南迳法庭庭长赖春文及书记员到案发地现场查看发现,当地建房缺乏统一规划,化粪池排污问题非常棘手,案件很有代表意义,便决定在村委会开庭审理此案。巡回庭审持续了3个多小时,法官从情、理、法角度多番解释和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重新安装排污口,并支付5000元赔偿费给原告。案件得到妥善解决。 “南迳法庭巡回审判,既方便了我们老百姓打官司,还给我们上了一堂法治课。”旁听的村民说。 “通过现场办案、就地开庭,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既办案又普法,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赖春文介绍,近3年来,南迳法庭干警共现场办案290余次,巡回开庭57场。法庭把当地风土人情、客家传统文化风俗等引入调解工作,同时把执法办案融入到上门送达的过程中,一旦找到当事人,就立即进行庭前调查和调解工作,30余件案件就是在送达过程中调解的。 据介绍,南迳法庭还积极开展人民法官在身边活动,法庭干警经常利用假日送法到圩镇、进校园、入企业、去村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讲法治课、案件回访等,实现法庭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沟通,真正把公正送到群众身边。 线上服务 指尖解纷 南迳法庭主动把握互联网时代脉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努力让老百姓少跑腿。 2020年3月,原告李某与被告林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开庭在即,身处浙江的林某无法赶到。主审法官与原被告建立了微信群,决定开展线上“隔空”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林某通过微信确认了调解协议内容,法庭出具了调解书,案件实现高效快捷结案。 在南迳法庭,以类似方式处理案件已经成为工作常态。从庭长到书记员都积极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和多元化解“e平台”等,让当事人通过视频连线实现有效沟通交流,通过线上传输诉讼证据、开展视频调解、远程调查取证等,既节约了诉讼成本,又提高了诉讼效率。 3年来,南迳法庭通过电话、微信、线上调解平台等“隔空”调解案件38件,有效解决了外地群众往来不便的问题,实现了纠纷快速化解。 诉调对接 多元化解 “以前调解纠纷要去镇里找政府,到法院打官司,现在就在村里找调解员。”中寨乡罗坊村钟某说。 据介绍,南迳法庭充分利用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的优势,对村民发生的矛盾纠纷,先由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提前主动介入调解,法庭强化调解指导,并开展司法确认,努力化解纠纷于萌芽状态。 2021年4月,原告某保险公司诉被告谭某追偿权一案,由法庭干警与该村特邀法官助理一起,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一个星期内,被告就履行了调解协议。南迳法庭下辖32个村(社区)都配备了一名特邀法官助理。特邀法官助理可以帮助法院开展送达、找人、找财产工作,并接受法院委托开展调解工作,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增加了一道防火墙。 南迳法庭定期举办法庭开放日活动,通过庭审观摩、案件讨论等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特邀法官助理、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进行法律知识、调解技巧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化解纠纷能力。对已立案的纠纷案件,法庭研判案情后,筛选出人情世故、乡风习俗较浓的案件,引导当事人到村(社区)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近3年来,通过这种方式,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0余件。 小法庭,大作为。南迳法庭的工作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寻乌经验”,践行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工作路线,真正担负起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和主力军职责。2019年8月,该法庭通过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双达标”法庭考核,连续多年获评机关先进集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