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 467件代表建议聚焦疫情防控
· 去年全国人大机关网上信访占比超25%
· 超六成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人大网院线上学习

织紧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467件代表建议聚焦疫情防控

( 2021-03-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人大代表们也高度关注疫情防控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介绍说,2020年国家卫健委共承办代表建议1436件,其中有467件疫情防控相关的建议,占承办总数的32.5%。
吸纳代表建议制定抗疫政策
  这些疫情防控的建议多数来自抗疫一线代表,他们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科研攻关、宣传教育等工作,提出很多务实管用可操作的建议。
  曾参加过抗击非典、汶川地震等突发公共事件救治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目前疾控基础设备和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他提出了聚焦疾控体系的核心职责,更好应对公共卫生应急挑战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在2020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单独立法或制定具体规则,明确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和应对方法的程序,明确发布主体、条件、时间和法律责任的建议。
  国家卫健委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直接将一些建议吸纳融入到抗疫斗争的政策措施之中。包括实施科学精准防控,划分为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实施差异化精准防控;印发七版防控方案,提出病毒潜伏期和实验室检测标准,为科学制定防治政策奠定基础;先后发布65类防护指南和55个技术方案,覆盖全场所、全人群。
提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能力
  抗疫斗争的实践表明,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织紧织密“防护网”,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代表围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疾控体系、强化疾病监测预警、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法治等方面,提出了423件建议。
  其中,“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国家卫健委一方面起草完成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提交国务院审议;组织专班起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部门和地方意见。另一方面,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2020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56.6亿元,支持全国603个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落实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00亿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
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国家卫健委承办的260件相关建议中,代表建议主要涉及“三医”联动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等。
  国家卫健委积极吸纳代表建议,推进深化医改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针对祝淑钗代表提出的加快落实小品种(短缺药)生产、供应和采购政策的建议,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国家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办法(试行)》,协调解决10余种紧缺药品供应短缺问题。
  国家卫健委发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作用,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坚决打通降价药品和耗材进医院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得实惠。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扶贫和人口老龄化也是2020年代表关注的重点。
  针对健康扶贫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工作,国家卫健委承办了141件建议,主要集中在做好贫困患者救治、提高贫困地区服务能力、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控、精神卫生、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
  国家卫健委积极吸纳代表建议,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累计分类救治1900多万贫困患者,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成功脱贫。历史性消除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人大代表提出了87件建议,有力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建议是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办理好代表们的建议,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于学军表示,下一步,将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监督,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