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从“法庭见”到“综治中心见”
· 一网兜起大小事 一站解开万千结
· 图片新闻
· 湖南石门努力让群众解忧“最多跑一地”
· 打造解纷“终点站”平安“压舱石”
· 郑州金水区多方联动
成功化解一起校园纠纷
· 新疆英吉沙县综治中心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从“法庭见”到“综治中心见”
锡林郭勒法院探索与综治中心深度融合路径

( 2025-11-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刘玉璟
□ 本报通讯员 梁  琦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两级法院积极探索与本地区综治中心的深度融合路径,依托综治中心“小窗口”,推动司法资源与综治中心优势互补、效能叠加,提供“家门口”司法服务,“一站式”化解矛盾,“有矛盾找综治中心”正逐渐成为共识。
“一站式”解纷
  “原本打算去法院起诉,追讨拖欠多年的租金,没想到综治中心当场就给我解决了。”居民郭某近日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张某租用郭某的车库6年多,却未如约支付租金,郭某多次索要无果后,来到了锡林浩特市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法院入驻综治中心的调解员受理后,发现该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但并未简单引导双方进入诉讼程序,而是第一时间联系张某核实情况,确认有关证据。不到3个小时,张某便将剩余的6800元车库租金现场履行。
  一件即将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得到妥善化解,这是“综治中心+法院”工作的日常。
  今年以来,锡林郭勒盟辖区13家基层法院已全部实现诉讼服务中心部分功能或人员入驻同级综治中心,并通过设立诉讼服务窗口,提供法律咨询、指导调解、委托调解、诉调对接等司法服务,显著增强了协同化解纠纷的法治化合力,切实将专业司法服务从法院“窗口”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一揽子”调处
  今年3月,东乌珠穆沁旗人民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员收到多份起诉状,发现这几起纠纷的被告均为苏某。
  “我是真的想还钱啊,可是今年扩大经营失败了,我实在是没钱。”苏某充满无奈。
  案件能否妥善化解关乎经营者以及多个家庭能否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法院工作人员秉持“如我在诉”理念,及时联系多方当事人,征得同意后,便立刻联合旗综治中心、苏木级综治中心、辖区司法所、特邀调解员,组织苏某与其所有债权人进行调解,最终所有出借人表示愿意放弃借款利息,并同意苏某分期偿还本金。终于,多起纠纷在“综治中心+法院”调解下“一揽子”化解。
  一直以来,锡林郭勒盟法院不断加强与综治中心及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信息共享、联合研判、联席会议等举措凝聚合力,在民间借贷、金融借款、物业服务、劳动争议、道路交通等领域深化多元化解机制,助力矛盾纠纷化解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从“单打独斗”转为“协同作战”。
“一盘棋”思维
  “听说这里既能解决矛盾,还能起诉立案?我这货款被拖欠17年了,能直接起诉吗?”吴先生因货款被拖欠,到苏尼特左旗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窗口询问。
  经沟通了解,吴先生因工作原因无法在上班时间参加调解,为便利当事人,法官提前梳理好案件涉及的法律要点和争议焦点,迅速联动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巴特尔,于清晨6点赶赴当事人家中。法官和调解员从情理交融的角度耐心疏导,结合法律条文细致释法,仅用不到两小时就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有时候,法官解释两句、答疑一下,当事人就像吃了‘定心丸’,法官的加入让我们的调解更专业了、效果也更好了!”巴特尔说。
  今年以来,锡林郭勒盟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全盟特邀调解员培训100余人次。各基层法院推行“调前讲法、调中明法、调后析法”模式,法官深度参与综治中心案件调解,提供精准法律支撑,将每一次调解转化为生动的法治公开课,推动基层调解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对于涉及人数众多、案情高度类似的案件,锡林郭勒盟法院推行“示范调解+类案指引”工作模式,为调解工作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和参考范例,实现“调解一案、化解一批”的目标。从机制搭建到全员参与,从个案调解到批量化解,锡林郭勒盟法院以“一盘棋”思维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让矛盾纠纷在“全周期”调解中妥善化解。

   
相关文章: